第二十四章 開倉-《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1/3)頁
說到孔府占有的土地,可以分成兩種,公田和私田。公田由祭田(亦稱祀田),學田組成;私田即自買田,又稱免糧地、輕糧地,還包括夫人們的脂粉地。
宋朝元祐元年,宋哲宗賜給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瀚祭田一百大頃(每大頃為100大畝,每大畝合三畝),此為賜田之始。此后金朝、元朝各有賜田。直到本朝對孔府的賜田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朝代,洪武元年賜孔府祭田二千大頃,計60,000市畝,分為五屯、四廠、十八官莊。后來宣德、成化、弘治年間,都各有賜田。
所以如今孔府其擁有的土地計有萬余頃,分別座落于山東、江蘇、河南、河北等五省三十多個州縣之內,有田莊五百多所,這些田地有的阡陌連亙,跨州越縣,有的卻只有零星片斷。
孔廟地基共三十二頃六十八畝九分,衍圣公祭田經過清算,約有二千一百五十七頃五十畝,祭田和學田,不向政府納稅,孔氏家族祭田的地租收入,主要用于孔廟祭祀,一切祠、墓維修等,其余部分可作為衍圣公的廩俸。其學田的收入,用來支付四氏學修茸、學錄廩俸及其生員膳宿的各項開支,維持孔氏的春秋書院、石門書院、尼山書院、洙泗書院、中庸書院、圣澤書院,以及曲阜孟氏、曾氏、顏氏書院的開支。
孔府的私田,在孔府被稱作“例地”,即依例優免糧差之地,只需向政府交一部分很少的租稅。它們基本是孔氏家族用契買來的。但也有通過其他途徑得來的地產,更有來歷不明的地產比如投獻。為求得蔭庇,百姓把自己的田產掛到孔府的莊田名下,然后給孔府繳納地租。在孔府的大量私田中,有一部分被稱作“脂粉地”的私田,這是孔府衍圣公的夫人們的陪嫁田。因與孔府聯姻的多是望門豪族或達官顯貴,孔府有相當數量的私田是夫人們出嫁時作為嫁妝帶來的,在繼承人的范圍上并不作特別的限制,如可以由兒媳、孫媳繼承婆產等,比如衛夫人繼承的就是前代衍圣公夫人的田產,她的婆婆就是大學士李賢的女兒,而她還握有原配李氏所有帶來的嫁妝田產。
數以萬頃的良田為孔家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但也帶來了一定的煩惱。比如曲阜縣附近的大部分祭田私田可以收糧食和草料,位于外省、外縣的孔府田地,收回來糧食的話,一來運輸是個問題,二來糧食收回來存儲在倉庫之中,經常陳腐發霉,孔貞干的父親孔聞韶就想過收租銀,但佃戶和田莊的執事又不干,因為收糧食是可以從中漁利的。官方收糧用的斗一般是方斗,口小底大,一斗麥子是120斤。但孔府收租用的是長方形斗,裝滿麥子后是75斤,用木板刮平,斗內是50斤,刮下來的叫“斗尖糧”,莊子的執事是要分走的。
所以孔府貯存的糧食太多,又難得碰上這么一個難逢的契機,衛夫人自然心動無比,想要趁此機會將糧食賣出去,當然不會是市面上的平價,而是以蘇州如今的行情,也就是七兩一石的價格。
“什么,不賣?”張望張大了嘴巴:“為什么?”
“沒有為什么,”衛夫人道:“你們蘇州官府沒有誠意啊,蘇州的糧價都漲到七兩一石了,你們卻要用二兩一石來買我的糧,我看你們也不是真心來買糧的,來人啊——送客!”
張望大叫道:“太夫人,咱還可以商量,三兩不,四兩一石,都可以的!”
“哼,”衛夫人冷笑一聲:“果然蘇州府快要陷入絕境了,他們急需咱們這一大筆糧食。”
“太夫人,”身邊的管家有些不明白了:“如果跟他講講價錢,說不定六七兩還真可以賣出去呢。”
“我跟他說定六七兩,但你可知運回蘇州的話,蘇州的糧價恐怕已經漲到了十兩以上,”衛夫人道:“咱們少賺多少銀子呢,何必非要通過小吏,難道咱們自己不能運送糧食去蘇州賣嗎?”
此時的蘇州,知府王廷和歸有光已經精疲力竭,他們整日不厭其煩地安撫百姓,但百姓依靠粥廠,只能每日混個半饑半飽,心中怨憤滔天,很難安撫地住,比如今日,王廷甚至被民眾一擁而上,差點推搡下臺去。
“還有多少糧食?”王廷問道。
“還有十萬石,”歸有光道:“咱們和夢龍約定的時間,竟然才過去十八天。”
兩人原本盤算這二十多萬石糧食最起碼能支撐兩個月,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粥廠開設之后,百姓蜂擁而至,一天消耗千石多糧食,最令兩人憤怒的是,這當中竟然還有陸家的仆人,他們根本不是吃不上糧,而是故意唆使百姓來消耗官府的救濟糧的。
但無論如何,他們手中還是有糧的,有了這些糧食,蘇州城才得以支撐到現在。他們將全部的希望放在了遠去山東的陳惇身上,兩人在河邊眺望著遠方,期盼陳惇能為他們帶來好消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府谷县|
洞口县|
忻州市|
罗源县|
华容县|
来宾市|
通城县|
漳州市|
米易县|
耒阳市|
辉县市|
瓦房店市|
三明市|
平谷区|
酒泉市|
景洪市|
中超|
桑植县|
保定市|
道孚县|
邹城市|
十堰市|
廊坊市|
射洪县|
新乡市|
桃园县|
清镇市|
南宫市|
黄梅县|
青龙|
南川市|
宝兴县|
城市|
昌平区|
固原市|
阳高县|
砀山县|
东港市|
洛阳市|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