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蘇州府學-《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1/3)頁
蘇州府學位于三元坊,外依河湖,興建于宋時,宰相范仲淹在創辦了這所官學。在范仲淹任蘇州知府期間,他曾在南園買了一塊地,準備卜筑安家。一位風水先生說,這可是塊風水寶地,誰得了它,必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聽說后說,如果我在這里安了家,只我一家富貴,還不如在此建個學舍,讓吳中子弟都來受教育,大家都富貴。
于是他在這塊地上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府學,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文廟與府學相結合的創舉。建學之初,只有二十多人讀書,有人認為是不是太大了,范仲淹卻說:“吾恐異日以為小也。”于是請胡瑗“首當師席”,著名學者紛紛來蘇講學,一時間盛況空前,影響遍及全國。
這座蘇州府學開了天下官學的先河,直到九年之后,宋仁宗下詔全國各州郡都要建立學宮,于是,府有府學、州有州學、縣有縣學。所以蘇州府學開門的第一座石像,就是范仲淹,而旁邊刻著鄭元佑在《學門銘》中的贊譽之詞:“天下郡縣學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吳中,蓋范文正以宅建學,延胡安定為師,文教自此興焉。”
自宋以來,吳中“登科者逾百數,多致顯”,與府學興盛密切相關。宋末經歷兵災之后,一直到元朝、本朝累有重修,以致現今占地百畝,高檐聳立,又聘有大學老儒為師,吸引了不只是蘇州,還有江蘇浙江的許多學子負笈來游,當然這府學招收的大部分都是本地學子,每年給外地學子的附生名額只有五個。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大明的教育制度了,官辦教育機構就是縣學、州學、府學,最后就是國子監,這大概就是后世所說的小學中學高中和大學,考上了國子監,出路就大大的有了。
只有進入以上的學校,才能成為生員,才有可能入監學習或成為科舉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叫小考、小試。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者稱生員,考取生員,是功名的起點。一方面、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才可以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鄉試通過了,才可以稱為舉人。
陳惇只是堪堪通過了縣試,府試和院使都沒有參加——但他走了后門,唐順之和蘇州知府王廷聯名推薦他入府學求學,本府學政看了幾篇陳惇的時文之后,大手一揮,給了陳惇一個附錄的名額,使得陳惇可以作為旁聽生,接受府學的高等教育。
府學規制為左學右廟,右邊就是孔廟大成殿,為重檐廡殿式,殿柱為石質。前有露臺,翼以扶欄,橋建于元代。外為育英門。學宮建筑群布局宏偉,典字壯麗,還不等陳惇欣賞完,就見大門外齊刷刷進來三人,頭戴方巾,身穿青色交領深衣,這都是生員制服,見到陳惇,
都拱手問安。
“在下夷陵王篆,同窗幸會,幸會。”一名三十余歲的中年學子率先道。
“在下福建莆田林潤,幸會。”這是個磊落大方之人。
“在下皋蘭鄒應龍。”昂首挺胸頗有風骨的人。
“看來大家都是外地來求學之人,”陳惇驚喜道:“我叫陳惇,是紹興人氏。”
這三人卻哈哈大笑道:“我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你在安亭文會上一鳴驚人,現在蘇州學宮里,誰人不知道你呢?”
安亭文會上,陳惇力挫王世貞,不僅贏得了歸有光三百弟子的歡迎,而且大名迅速傳遍江浙,學子們都欲一堵風采,果然進入學宮沒多久,就享受到了明星一般的待遇,一群等在門口的同年,紛紛過來問候寒暄,提著陳惇的學具,一路給他帶路。
“要先去領號牌,還有四書章句一套,”眾人給他介紹道:“你治什么經,還可以再領一套經,不可損壞污涂,讀完了還是要歸還的。另外每月可領筆墨紙硯一套,府學還包管食宿呢,怎么樣,有沒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府學的待遇是很好的,非但不收學費,還供應伙食。所謂“生員之數,府學四十人,州、縣以次減十。師生月廩食米,人六斗,有司給以魚肉”,不僅有米有肉,還包住宿。當然蘇州府學條件更好,每天按時供應三頓飯,菜色豐富,飲**潔,當然進入府學的大都是富貴子弟出身,常常呼朋引伴到外頭館子里去大吃大喝。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屯昌县|
沁阳市|
赫章县|
乌兰浩特市|
塔河县|
文登市|
邵东县|
万宁市|
渭南市|
伊金霍洛旗|
都匀市|
山阳县|
浑源县|
姜堰市|
安阳县|
水富县|
牟定县|
兴仁县|
奉新县|
信阳市|
全椒县|
南开区|
南安市|
泉州市|
神池县|
库车县|
宁夏|
肃南|
高青县|
和田市|
吉安县|
博客|
西平县|
河池市|
清河县|
湘乡市|
大渡口区|
凤山市|
松滋市|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