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本來面貌-《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3/3)頁
陳惇就道:“二人者,朋也;三人者,黨也,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朋黨。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出自《朋黨論》,”鄒應龍小聲跟啥也聽不懂的陸近潛解釋道:“聽過嗎?”
“啊聽過,”陸近潛道:“他是不是跟先生卯上了?”
王夫子道:“我未見好仁者。”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陳惇覺得這老頭子快要被自己逼瘋了,自己的破題出自韓愈《原道》。
“你是不是只會引用,別的都不會啊?”王夫子默念‘有教無類、戒急用忍’,克制了一下自己的脾氣。他發現自己自從教了陳惇這個學生,每天經常要把這八個字念叨數十遍。
“夫子容稟,學生剛才就說了,”陳惇也覺得無辜:“文章有弊病,學生正在努力改啊。”
“我看你是投機取巧的本性難改,”王夫子道:“下次考試若是還要從別的文章中摘句,我就黜你為最后一名!”
陳惇拿著自己的卷子回到座位上,迎接他的是眾人同情的光芒。陸近潛還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王夫子盯上你實在是一件十分可怖的事情。陳惇想來想去,王夫子雖然對自己十分偏見,但好他是個君子,怎么著也沒有故意為難他,只不過陳惇感覺這日子太難熬了,總是被人往門縫里擠的感覺,實在是不好受啊。
我到底哪兒惹了王夫子了?陳惇想想自己和他第一次見,也就是在學宮里,之前安亭文會上,自己雖然擠兌了王世貞,但王世貞又不是他兒子,至于急著給他出氣嗎?何況擠兌王世貞,是出于公義,是替謝榛出氣,不是文人相輕,怎么著也得辨明白吧。
所以他想跟王夫子講講道理,溝通一下,到底是哪里惹了他了,那頂‘搬弄機巧’的帽子不由分說就扣給自己,不過沒等他尋到機會,知府王廷過來主持月考,倒是特意把他叫過去,得意地問他在府學的學習生活怎么樣。
王廷說王夫子一定給他特殊關照了,因為王夫子就是他朋友,當初他把陳惇塞進來的時候就打過招呼,為了讓陳惇在夫子那里留下深刻印象,他還特意把陳惇怎么籌糧的事情說了一遍。
陳惇一聽只想拿塊豆腐拍死他,怪不得王夫子一直側眼看他,原來是他老人家不恥自己借糧的手段——說起來,他從孔家算是“騙”來了一百萬石糧食,至今孔家仍然在王廷那里大吵大鬧,但握著糧食還上了軍糧的王廷怎么會聽他們的,自然都壓了下來。
在道德上,陳惇確實無法理直氣壯,可他依然問心無愧,因為他用這種欺詐的手段,保住了蘇州的主權,也救活了千萬百姓。仁義道德是個好東西,值得學習值得推崇,但也有比它排在前面的,那就是生存,是活命。
陳惇終于明白王夫子偏見的根源了,對于有精神潔癖的士大夫來說,自己的做法就是挑戰道德,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獨道德不容褻瀆,在這一點上,陳惇跟他完全不同路,他覺得在生存和尊嚴面前,道德不過是一個枷鎖,束縛的是善良人,然而不在意它的人卻可以逍遙自得。遵守道德并不是要人為道德所綁架,有時候要懂得變通才是。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龙南县|
舒城县|
思南县|
长岭县|
喀喇|
无棣县|
威宁|
上思县|
潼关县|
磐安县|
桃源县|
延庆县|
竹溪县|
五华县|
通江县|
武山县|
登封市|
忻城县|
剑阁县|
康平县|
新建县|
芦溪县|
东光县|
沧源|
广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鲁甸县|
鲁甸县|
沂源县|
阜新市|
盈江县|
靖西县|
巴彦淖尔市|
浑源县|
农安县|
万荣县|
杂多县|
通山县|
准格尔旗|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