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編-《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1/3)頁

    唐順之和陳惇談到這次的戰斗,想法大抵相同。比如參與戰斗的衛所官兵的戰力完全比不上幾個將軍手下的募兵,甚至連剛剛訓練兩個月就拉上戰場的鄉勇也比不過。

    “倉猝集合起來的團練,并沒有經過多少訓練,臨戰反應卻讓人大吃一驚,奮勇爭先,拼死殺敵,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并不是我大明沒有熱血男兒,我大明沒道理組建不出一支鐵血雄師,根本還在于衛所已經糜爛,”唐順之道:“既然這些人已無可救藥,那就放棄他們,重新建一支新軍。”

    “是啊,”陳惇贊同道:“衛所士兵以及其土地所屬關系,已經從根本上糜爛,他們不再是洪武、永樂時候的衛所,他們已經不能任戰了。”

    洪武元年,太祖皇帝下令:“天下衛所,一律屯田。”就拿南京舉例,當時駐在南京城的禁衛軍有四十二個衛,每個衛有五千人左右,共有駐軍近二十萬人。這批駐扎在南京城內外的軍隊,普遍進行屯田,共開墾出四十八萬畝土地,建有三十七處大型糧倉。他們生產的糧食基本上做到自給,有時還有余,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只不過自宣宗之后,由于軍屯所得不用上交,于是便有衛所官員侵占軍屯田地和私自命令士兵種地,從而賺取錢財。這導致負責軍屯的士兵被長官壓榨和勒索地極為嚴重,生活極為困苦,甚至比一般的佃農還不如。可是由于軍籍管理極為嚴格,無法脫藉的情況下便有軍人開始逃亡,洪武初年即有逃兵,而到正統三年,逃亡官軍總數竟達一百六十三萬人之多。

    除了這一點,由于軍戶乃是世襲制,所以身為軍戶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去當兵。于是很多不想當兵的軍戶便想方設法的脫去軍籍,這導致軍戶數量越來越少。再加上軍中吃空餉現象嚴重,基本所有衛所都已無法達到滿編,最多達到七成,而且多是老弱。為了補充兵力,又將罪犯或充軍者納入軍籍,這種衛所官軍,如何能抵擋倭寇呢?

    但所有人都知道衛所制度有巨大的問題,卻沒有人提出要改革這個制度,為什么呢?

    其一就是這是太祖定下來的制度,連太祖的海禁政策都反復了這么多年,至今還在禁海,別說是關系到根本軍事制度的衛所了,祖訓這個東西就是束縛在一切改革頭上的緊箍咒。

    第二也是拋去祖制這個名頭,現實中最大的阻礙,就是衛所軍戶背后的土地權。

    軍屯制度下,衛所軍的耕作所得要上交衛所屯倉,稱為“屯田子粒”。屯田子粒分正馀糧,正糧供屯軍自用,只盤查而不上交,馀糧供支付守衛旗軍及軍官月糧,需上交朝廷。但后來屯田多被軍官和內監占奪,導致“當軍者無地,種地者非軍,豪強侵霸以肥家,公私因是而交困”,不僅土地,甚至土地耕作者一并都歸屬以五軍都督府為首的軍官。

    要改革衛所,則其屯田勢必要被盤查,則這些軍官、官員、太監的利益就被損害了,哪個愿意?所以即便由于衛所管理的軍戶流失,衛所土地荒蕪,朝廷也沒有動過改革衛所制度的心思。

    直到張居正的改革,張居正使被侵吞的衛所土地重新納入到大明朝稅賦體系中來,等于是把五軍都督府所享有的衛所土地收稅權轉移到了戶部,但他的下場就是身死名裂,人亡政息。

    既然衛所已經瓦解,并逐漸走向崩潰,募兵制其實已經慢慢取代了衛所制,比如盧鏜、湯克寬、俞大猷他們手下的兵都是招募而來,在招募的時候就進行了選拔,從年齡上就裁汰老弱,而選取年輕力壯的人,又考慮兵源的素質,不僅要求他們勇猛剛強,而且要他們一呼百應,所以這些兵服從命令聽指揮,而且還戰力高強。

    “……抗倭之事,必倚募軍,在浙江之地招募兵勇,”陳惇道:“組建軍隊,從頭練起!”

    唐順之哈哈大笑,從袖中掏出一本奏疏,道:“已經寫好了一個事略,就是募軍的事情,你看看,怎么樣?”

    陳惇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無兵而議戰,猶無臂指而格干將。今烏合者不張,征調者不戢,蓋衛所之不任事,吾不知其可也……及今乃請罷所部舊兵,假以便宜,亟募勇士,而選練兵卒,遂有成日,即一旅可當三軍,何患無兵。”

    陳惇就道:“看來是胡宗憲的意思,多來幾次淞滬之戰這樣的大戰,就必須要更多的軍隊,他已經不打算任用衛所官兵了,準備要大規模募軍。”

    募軍其實是從正統年間就開始了,發現募兵好用,朝廷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允許募兵和衛所官兵并存,但實際上全國各地的募兵加起來不會超過八萬人,而胡宗憲是打算招募一支龐大的隊伍,數量可能等同于全國募兵總和,那就可能引起一些忌憚和非議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茂名市| 肃宁县| 五指山市| 怀来县| 红原县| 新津县| 宝鸡市| 定结县| 曲靖市| 涞源县| 孝感市| 双牌县| 林口县| 东至县| 兴和县| 龙里县| 马关县| 犍为县| 阳新县| 太和县| 汾阳市| 米林县| 曲松县| 垫江县| 仪征市| 南陵县| 闻喜县| 邵阳县| 朔州市| 濮阳县| 铜川市| 瓦房店市| 壶关县| 岳阳市| 思南县| 广灵县| 思南县| 普洱| 宜春市|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