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雱提筆就寫: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臥槽看到這里司馬光等人昏倒。王安石對兒子驚為天人,也半張著嘴巴。 聯想當時志愿軍形勢,空城計智退卓洛蘭,最終被他領兵到了長城。那時他登高遠望的進行回憶,從山川到河流,從酷暑到嚴寒,在這廣闊的大好山河間南征北戰,來回穿插。 所以哪怕不懂軍事,但王安石和司馬光懂辭賦、懂詩人心態。兩人都知道作為一個“儒將”,當時神機雱登高遠望回憶時、該是什么樣的心態。 心態就是經歷,辭賦就是一個人經歷的折射。現在結合王雱當時的實際作為看,僅僅開頭幾句就充滿了大氣磅礴的豪邁。這幾句不同于蘇軾的小清新、不同于大宋慣有的華麗精巧。這是極為罕見的奇偉、雄渾之筆調,是大宋較為缺少的東西。 厲害了。 后面的王雱怎么修改已經不重要,僅僅開頭部分,就被泰斗之一的王安石大聲叫好,評價為:百年來第一雄文。 司馬光覺得這么評價有些過,卻又不好反駁,因為這的確是好,配合不良子弟的經歷,由他親手寫來,換任何人來都不能否定這是頂好的好詞,的確可稱得上一個“雄”字。 于是這場運氣賊好,王安石雖然不會放水,但是真有貨了他也不會吝嗇給滿分。所以沒有懸念,本場大雱獲得無爭議的全滿分通過。 至此,神機雱再下一城,參考以來六戰六捷,勢如破竹。 而其余人只能干瞪眼,愣是弄不清楚王雱是怎么作弊的?要說辭賦筆調基本符合他大雱的風格和經歷,倒也通順。但司馬光親自監考的墨義他又是怎么通過的呢? 這圈子其實并沒有多大,誰都知道王雱沒在任何書院中有過論調、沒和人交流過,他又怎么考的呢? 現在眼看大雱拿筆時,比拿令箭指揮戰爭還兇猛,許多人都在找原因。 展昭素知大魔王猥瑣,便給司馬光相公提醒:他和曹晴心有靈犀,在一定范圍內兩人可以心靈交流。大貓的陰險之處就在這里,他沒說大雱作弊,只是對司馬光稱述了大魔王和女道士間的一個事實基情。 就此司馬光覺得驚悚了,責令展昭迅速把曹晴找出來。可惜就算展昭盡力了十二分力,仍舊找不到曹晴入京的跡象,不知道那個美女道士藏在哪里禍亂大宋科舉? 奇了怪。 總之這對于大魔王就是打仗,大家也都清楚戰場中的神機雱有多猥瑣有多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