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韓成將最好的一個碗給了巫,自己留下了次一的,剩下的三個,三位師兄弟一人一個。 這樣的分配方法沒有人有什么異議,因為他們平日里分配食物就是這樣來的。 就來沒少跟著忙活的跛,也一樣沒有異議,他和那些孩子們一樣,只是有些羨慕罷了,并沒有覺得韓成這樣分配有什么不好。 缸以及罐子太少,根本就不夠用,不過倒也不用擔心,如今事實已經(jīng)證明,這燒陶之法可以行,今后只要多花費些時日,就能將所缺少的都給補充起來。 昨日里打到的食物足夠多,今天大師兄他們也就沒有出去狩獵,而是在韓成的一聲令下之后,隨著這些孩子們一起來到河邊,集體參與到制陶大業(yè)之中。 韓成稍稍的點播一下,便讓他們這些人都跟著黑娃學習。 這讓黑娃微微緊張的同時,也覺得倍有面子,深感責任重大的他,將事情做的一絲不茍,不厭其煩的給眾人做示范,傳授經(jīng)驗。 韓成則在一邊看著。 人大約都有其所擅長的東西,就比如這制陶。 一日下來,有三四個人做的特別好,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中等水平,或偏上或偏下,也有幾個做的特別差的,比如二師兄。 一天下來難為了一身汗,弄了一臉的泥,也沒有弄出一個像樣的出來。 也正是因為人的差異,所以就出現(xiàn)了分工合作,把人放在他擅長的領域中去,做擅長的事情,就是一個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好辦法。 所以今天一天下來之后,韓成便進行了人事安排,讓那四個做的最好的成年原始人,在空閑的時候、也就是不用打獵捕魚的時候,專攻泥胚之類的制作,而其余人,則根據(jù)他們各自的特點,分別進行掘土、和泥、搜集干草、將干草弄碎等工作。 當然,都是在不影響部落正常的生活下進行的,畢竟弄吃的才是部落的第一要務。 前幾天制造的泥胚又一大批都可以燒了,但是韓成并沒有進行這項工作,因為他還沒有想通,為何同樣的方法下來,他的成品率會這樣的低。 失敗一次總要從里面找出一些經(jīng)驗出來才行,不然一直重復的進行下去,也沒有太大意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