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微風(fēng)吹來,檐下的風(fēng)鈴叮鈴鈴響著,懶洋洋的春陽灑下,身上暖烘烘的。 韓成坐在南墻根下,手里拿著一根棍子,放在眼前仔細的看,把眼都看的有些花了,也沒有把棍子看出一個花來。 他揉揉有些發(fā)酸的眼睛,把手中的棍子放回到了腳邊的陶盆里。 陶盆干燥,里面放著一些黃嫩嫩的葉片,正是今年新抽出的桑葉。 蠶的事情他一直沒有忘記,縱然依照現(xiàn)在的技術(shù)手段,就算是把蠶養(yǎng)出來了,想要把細細的蠶絲變成華麗的絲綢,也基本上不可能,但韓成還是從來沒有放棄養(yǎng)蠶的想法。 現(xiàn)在的蠶還比較原始,距離成熟的家蠶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既然這樣,那就先暫且小規(guī)模的養(yǎng)著。 不為制造絲綢,而是為了培育出能結(jié)出更大、剛好蠶繭的蠶出來。 相對于織布技術(shù)的提升,蠶繭的進化無疑更為困難,需要長時間的一代代培育。 等到織布的手段到達可以用蠶絲來織造絲綢的程度了,再去著手去培養(yǎng)家蠶,這可就晚的太多了。 坐在這里等了一陣,還不見蠶的幼蟲從蠶籽中出來,韓成就把這不大的陶盆放在窗臺上,朝著院落外面走去。 青雀部落的外面,此時正是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 以大師兄為首的人,此時正在經(jīng)過了一個冬天,顯得松軟了很多土地上,用骨锨挖著什么。 他們不是在翻地,而是在挖坑。 挖坑的地方在青雀部落東面,與林子交界的一片的空地上,以及距離青雀部落有些遠的小河旁。 這些坑,差不多每隔兩米就會挖上一個。 不要懷疑為什么挖的這樣準,因為瘸著腿的跛正在用一根兩米長的棍子在丈量。 這些坑,從南面的小河旁,一路往后面兩三里外山腳延伸而去。 這樣的坑共有兩排。 前面有人挖坑,后面的殤拿起一顆不大的樹苗放在挖好的坑里,按照神子之前的示范,把樹苗扶正,一旁的亮,則用骨锨把坑邊上的堆放的土封進去,用腳盡量踩實。 做完這些,他們拿著骨锨還有樹苗,往下一個坑走去將,接著重復(fù)先前的動作。 如花擔著一擔子水從河邊一路走來,走到新栽下的樹苗前,把擔子放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