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韓成發話之后,屋里除了巫少數的幾個人外,其余的都聽話的出去了。 不過并沒有去很遠的地方,而是在房間外面待著,伸頭伸腦的往屋子里瞧。 發現這一幕之后,韓成搖頭無奈的笑笑,這些家伙,外面天那么冷,站上一陣就能把人凍透,如今都站在外面,凍感冒了怎么辦? 為了不讓部落里這些好奇心極強的人凍出病來,韓成從房間內走出來之后,很貼心的讓他們去采石場開采石頭去了…… 天寒地凍的,在外面待著不弄點活干干怎么能成?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爬犁制造好之后,運送石頭的速度一下子就能提高許多。 如果不趁著現在爬犁還沒有造好的機會,多開采出一些石頭放在那里備用,只怕是之后用不了多長時間,開采出的石頭就會供應不上了。 爬犁這種東西,構造并不算多么復雜,除了下面沒有轱轆,而是用兩根長長的、兩頭翹起的光華木條代替之外,其余地方,跟韓成接觸過很多的牛車很相似。 到了這個時候,愈發的能夠顯現出的鐵制工具的好用了。 如果沒有斧子、鑿子、鋸、刨子這些東西,想要打造出對技術要求不算低的爬犁出來,依靠原來的工具,實在是有些困難。 不過青雀部落的爬犁,要比后世常見的那種爬犁要簡陋的多,最下面那兩根最為主要的、寬寬的木頭沒有少,其它能少的部分都去掉了。 一來是因為技術水平有限,第一木匠跛也是第一次打造這樣的工具,再一個就是韓成想要早些用把爬犁造出來,運送石頭,盡早的將浴池造好。 所以就降低了要求,使得建造出來的爬犁,簡陋粗糙了許多。 兩根長長的、當作‘轱轆’來用的邊框,中間如同制造木梯一般的每隔二十厘米就有一根寬五厘米、厚四厘米左右的木稱相連接。 連接處是用鐵鑿造出來的工整卯眼,木稱穿過木框上的卯眼之后,露在外面的部分,用手壓鉆鉆出來了一個小孔,小孔緊貼著木框的外側邊緣,用一根直徑半厘米左右的木釘牢牢楔死,只要木釘不斷,爬犁散架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這就是青雀部落的制造出來的爬犁的主體結構。 除此之外,還在兩邊的木框上,裝上了三十厘米的‘木幫’。 這是一種類似欄桿的東西,可以避免裝在爬犁上的東西,朝左右兩側掉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