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隨著驢子的邁步行走,驢車上的兩個轱轆也跟著轉動起來,發出轆轆的聲響,驢車隨之而動。 圍在周圍的人,看著被驢子拉著往前移動的車,一個個都是喜笑顏開,一些未成年人們,更是歡快的喊叫了起來。 “拉著往外面試試,多走上一些路!” 同樣是滿面笑容的韓成,大聲的對大師兄說道。 這時候說話不大聲是不成的,因為周圍已經是一片歡喜的議論聲了。 聽到韓成說的話之后,牽著驢子轉悠了兩圈,準備再轉第三圈的大師兄,應了一聲,牽著驢子往外走去。 那些堵在門口的人,見此紛紛讓開道路,讓大師兄牽著驢車走在最前面,而后其余的人,跟在后面一起涌出了部落大門,朝著外面的石板路走去。 一些膽大一些的未成年人,還想要往驢車上爬,就跟之前坐爬犁那樣,被韓成出聲制止了。 現在的驢車還在試車的階段,尚且不能確定各方面的穩固性,這時候最好還是不要坐人,否則一旦發生一些意外,好事也就變成壞事了。 好在部落里的孩子都很聽話,被韓成這樣一說之后,就都不往驢車邊上湊了,而是和大人們一起跟在驢車后面以及左右兩側,又笑又跳的往前走。 這熱鬧歡騰的景象,忽然讓韓成想起歷史課本上講到新中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試行成功時配上的那一副插圖。 雖然青雀部落的人沒有那樣多,但是青雀部落眾人的熱情和興奮之情,卻是一點都不少。 “往上面放糧食!” 大師兄牽著驢車繞著青雀部落外面鋪設的石板路兜了一圈回到青雀部落大門口的時候,見驢車什么問題都沒有的韓成,顯得有些興奮的揮揮手出聲說道。 早已經在這里等待多時的二師兄、殤等幾人,將三皮口袋裝的滿滿當當的谷子放到了驢車之上。 三大皮口袋谷子,差不多有三百斤重,巫在一旁看得緊張的用手直握圓的手。 因為按照他的意思是要將糧食一袋一袋的逐次往上面放的,在確定了驢車能夠拉著一袋子糧食平安的行駛之后,再往上添一袋,拉著兩袋的糧食走。 對于巫的這個建議,韓成這次并沒有聽。 如果這個新作出來的驢車連三百斤的重量都承受不住,那被壓壞韓成是一點都不心疼,甚至于韓成還非常樂意幫助它壞的更為徹底一些,灰飛煙滅的那種。 作為一個驢車,連三百斤的東西都承載不住,那要它還有何用?不如毀掉用來燒火做飯有價值。 可能是感受到了來自于某位虎視眈眈的大神子的威脅,這新打制出來的驢車顯得格外堅挺,三袋子糧食放到上面之后,就跟沒有放一樣。 大師兄牽著驢子,驢子拉著車,顯得很是輕松的就在青雀部落外面轉悠了一大圈。 這樣的一幕看的巫高興的直抓圓的手,跛、大師兄等人也都是高興的咧嘴直笑。 眼前的這個結果說明,這個新制造出來的驢車已經算是成功了,可以投入使用了。 就算是只能拉這三百斤的東西,因為使用的時畜力,用起來也要比部落里的獨輪車更為的輕省。 更何況,這三百斤的重量,根本就不是驢車的極限,因為神子已經再一次的讓人弄了同樣兩口袋的糧食給放了上去。 五百斤的糧食裝在驢車之上,毛驢看起來沒有之前那樣輕松了,不過這樣的重量顯然還在它的承受范圍之內。 在眾人的歡呼聲里,在大師兄的牽引下,這頭腦門中央被綁上了一朵顏色不怎么艷麗的、由紅色的麻布做成的大紅花毛驢,再一次的繞著青雀部落前面的石板路,咕咕嚕嚕的繞了一圈回來。 在巫以及大師兄等人顯得有些擔憂的神情中,韓成再一次的讓人弄來了兩袋子糧食放在驢車之上。 相對于的巫他們的擔憂,韓成倒不怎么擔心,因為他知道這些牲口的能量所在。 別看小毛爐的個頭不如牛馬騾大,實際上卻是非常的耐操,后世韓成小的時候,趕上收割糧食、拉著糧食去賣或者是交糧,一頭小毛爐拉上個一千三四百斤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這些重量,并不是都承載了驢子的身上,承受這種壓力更大的,是驢車后面的兩個車輪。 當然,后世的時候,用的車輪都已經是輕便的橡膠輪了,軸承這些做的也都更加的成熟,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這對于韓成來說,還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 而且,現在正是實驗的階段,當然是要盡可能的去觸摸驢子以及驢車的極限所在。 只有這樣,以后再往上面裝東西拉貨的時候,才能做到心里有譜…… 巫張大了嘴巴,滿是皺紋的老臉上滿是吃驚之色,顯得蒼老的手掌這時候變得格外有力氣,緊緊的抓住圓的手,不肯松開,如同鐵箍箍住了一般。 被他握住手的圓,這時候也張大了嘴巴,神情顯得呆滯,充滿了不可置信的神色,不過她的注意力卻沒有在被巫抓的很疼的手上。 跛這個木匠也傻愣愣的站在一旁,整個人都如同傻掉了一般…… 不僅僅是他們,在場的所有人,除了韓大神子這個見過大世面的人之外,都變得傻愣愣的。 一個個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盯著場中的驢車,陷入了呆滯的狀態。 場面由之前的沸騰,一下子變成了此時的寂靜無聲,一時間顯得很是有些詭異。 “十……十一袋子啊!” 良久之后,圓出聲喃喃的說道,看著那裝滿糧食口袋的驢車,顯得極為失神。 十一袋就是一千一百斤,對于漸漸的有意被韓成往數學領域的引領的人,圓對于一千一百斤的概念要比一般的人更為的敏感。 一車就能拉這么重的東西,這真的是讓人不可想象! 就算是對這一千一百斤的重量不怎么敏感,但只要看看那被縱橫交替的擺放在驢車上的十一個裝著糧食的口袋,就能體會到來自于這些糧食包的強烈沖擊。 畢竟在驢車沒有出現之前,想要將這十一袋子的糧食弄走,需要十一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才能一次性的做到。 而且,這十一個人還不能做到長時間的運送,需要走上一陣兒,歇息上一陣兒,最后被弄的滿身疲憊才成。 而現在,這么多這么重的東西,居然被一頭驢子一輛新打制出來的驢車就給解決了! 人在這個過程里,只需要往驢車上面裝一下糧食袋子,再找一個人牽著驢車進行運輸也就成了。 和之前那種扛著糧食袋子流著汗亂跑的辛苦比起來,簡直是不要太輕松! 圓的吃驚也就是來源于此。 她等著眼睛,看著那拉車的驢子,一臉的不可置信,仿佛是第一次見到驢子一樣。 “這還是自己部落的那些驢子嗎?” 圓忍不住的喃喃出聲,一邊這樣說,一邊用手在不停的揉著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為什么在自己原來的部落的時候,部落里的人就只知道騎著驢子去打獵、尋找追趕一下獵物,而到了如今的部落之后,這些驢子搖身一變,就變得全能了起來。 不僅僅可以拉著犁子將大片的田地都給翻過來,還能拉著耬車,把種子以極其迅速的速度整齊而又均勻的播種到地里,讓部落里種植的糧食長得極其旺盛,并且還非常的好看。 如今更是能夠拉著重達一千一百斤的糧食,在這里不斷的走動! 前后之間,發生了這樣大的改變,圓吃驚成這副樣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青雀部落下一任的巫、現在已經成年的石頭,這時候就站在巫和圓的不遠處。 看著拉了這么多糧食的驢子以及驢車,石頭同樣也是滿心的震撼。 不過不同于旁人的那種聚精會神的吃驚,作為部落里兼職的‘史書’記錄者,在吃驚的同時,石頭還不忘記觀察周圍人的反應,用做之后的記載。 驢車被制作成功,這樣的大事,石頭自然是要大寫特寫的。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原半農部落的祭祀,現在的圓所說的這句話,以及圓吃驚到直揉眼睛的動作,都被石頭聽到耳中,看到眼里。 在幾天之后的記載里,石頭坐在桌子前面提著毛筆,滿心激動的回憶著今天的這場前所未有的盛況的時候,自然而言的就記起了圓此時的表現,然后就被石頭用了一個特寫給著重記錄了下來。 多年之后,發展壯大了的青雀部落的后世子孫們,在研讀青雀部落的歷史的時候,就漸漸的將之總結概括成為了兩句話——驢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以及非半農之驢。 兩句話的意思其實一樣,都是說看待事物,不能只能老眼光去看。 同時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同樣一種東西,在一些人手里,就只能是廢物一般的存在,但到了有明聰才智的人手里之后,經過一番的運用處理之后,就能變廢為寶,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此時,正面帶笑容的看著這一切的韓成,當然不知道這些來自于后世子孫們的事情,如果知道了,一定會被后世子孫這些這樣高超的制造成語典故的本事給驚得外焦內酥! 這他娘的都是哪跟著哪啊?怎么就變成了驢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非半農之驢了? 還好孫權以及呂蒙這些家伙這時候還不知道在那里,不然的話,這棺材蓋用銅釘釘都釘不住,更不要說用手去按了! “拉到土路上去看看!” 韓成看著載滿糧食的驢車一陣兒之后,出聲對牽著驢子和其余人一樣顯得有些懵的大師兄說道。 石板路,只有青雀部落周圍有鋪設,驢車在這樣的硬質路面上行走,和在純泥土的路面行走自然不同。 而石板鋪設的硬質路面實在是太過于耗費人力物力。 青雀部落采石場附近有頁巖存在,所以能夠在小范圍里鋪設一下,換到其余的地方可就不成了。 因此將要修建的青銅高速還是要以土質地面為主。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實驗驢車的時候,自然是不能只在石板路上進行,還需要拉到土質的地面上去溜溜。 韓成連著說了兩遍,大師兄這才從持續的發愣中回過神來,吆喝一聲,讓人群散開,然后牽著驢子沿著石板路行走了一段距離之后,下了到了土路上面。 剛一來到土路上,拉著驢車的毛驢立刻就顯得有些吃力了。 雖然能夠拉著行走,但連著行走了大約兩里地的距離之后,四肢就有些不受控制的發抖了。 一直密切觀察著驢車以及驢子的韓成,發現了這一情況之后立刻讓大師兄停下,然后讓大師兄將驢子身子下面拴著的、防止驢子拉車的途中‘竄套’的纜繩給解開。 而后又讓人按著車尾、掀著車轅把車從毛驢身上卸下。 這次是為了試驗車子的好用與否,以及車子和驢子的載重能力,韓成可沒有將毛驢往廢里使的打算。 看著擺脫了沉重的驢車顯得輕松的驢子,再看看邊上停著的、裝了足足有十一袋子糧食的驢子,韓成的心情很是不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