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片顯得顯眼的植物,葉子顯得狹長,很玉米的葉子有些類似。 不過也有很大不的不同,要比玉米葉子窄的多,跟韓成后世老家被稱為蜀黍的高粱更為相似。 但跟韓成記憶中的蜀黍還有著不少的不同之處,反而與他熟知的另外一種東西更為相像。 這種東西在他們那里被稱為甜黍桿。 所謂的甜黍桿是一種類似于南方的甘蔗,但是和甘蔗又有著許多不同的東西。 在生長的氣候上,甜黍桿這種東西,在比較靠北的地方生長,對于熱量、水這些沒有甘蔗需求大。 另外,甜黍桿的節很長,每一節大約能夠比得上甘蔗的兩節或者是三節。 不過要比甘蔗細上不少。 兩者之間的外形上面的差別,跟玉米桿和高粱桿之間的差別很是相似。 而且甘蔗一般都是紫皮,或者是紅皮,而甜黍桿基本都是青皮。 在韓成兒時,甜黍桿絕對是一種特別吸引人的好東西,特別是對于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有地方起會,跟著大人一起大老遠的去看戲,能夠吃上一截甜黍桿,就開心的不得了。 不過和當時大多農村的孩子一樣,韓成吃的最多的不是需要花錢去買的甜黍桿,而是跟著鋤地或者是割草的大人,吃那種沒有長成的小玉米桿。 成片的玉米地里面,總會有些不少因為種種因素而沒有長起來的玉米,一般只有成年人的小拇指粗細。 這樣的玉米桿就算是結玉米了,也只有一點點大。 不過和那些長得強壯的玉米桿相比,這種沒有張開的玉米稈卻顯得比較甜,尤其是根部到結玉米位置的那一部分。 所以就經常被大人用鐮刀割下來,被上面的葉子去掉,只留下桿子讓跟著的小孩子當作甜黍桿吃。 還別說,這還真的是一種哄小孩子的好東西。 至少韓成自己小時候就沒有被家里人用這種東西哄住過。 用鐮刀割上個五七根,再把韓成以及這些細玉米稈往地頭的蔭涼地一放,大人們就開始帶著草帽鋤地了。 至于韓成,在沒有將這些玉米稈吃完之前,絕對不會鬧人。 畢竟那個時代的孩子對于甜味,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渴望,而這種小玉米稈,又比白生生的毛草根吃起來過癮。 這時候能夠在這里見到這種跟記憶中的甜黍桿看起來很是相似的東西,韓成自然高興。 倘若這種東西真的就是甜黍桿,那就意味著自己部落以后將會有一種吃起來非常不錯的零食。 這還不是最為重要的,最為重要的是,可以用這甜黍桿的汁來熬糖。 用這種東西熬出來的糖,吃起來肯定要比他用水果熬煮出來的水果糖味要純正。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東西的產量肯定要遠比水果糖的產量高。 想要知道這種東西倒底是不是記憶中的甜黍桿,單看相似的外表是不容易確定的,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用牙齒來辨別。 就跟如何分辨一只雞子是否年輕的方法一樣。 所以韓成就從隨行的人手里接過了一把鐮刀,對著邊緣處比較粗的那一根類似甜黍桿的存在下了手。 將之割掉之后,用鐮刀把上面還沒有長成的梢砍掉,再把上面生長的葉子去掉,拿著鐮刀對著剩下的桿子上下來回一刮,帶著一層白霜的表層就紛紛打著卷落在地上。 動作很是嫻熟。 做好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將根部那頭送到嘴邊上,用牙齒咬著揭下來一片的皮子。 不一會兒,最底下的那一節就已經被韓成給皮子盡數揭去。 咬下來一段兒慢慢咀嚼,也有著一些甜味在口中擴散開來。 不過這種甜味很淡,口感也不好,顯得有些難嚼,而且是渣子比較多,而汁水少。 并且,這種甜味也不怎么正宗,帶著一些青味。 出現這樣的情況,到也在韓成的接受范圍之內。 畢竟后世種植的那些甜黍桿,不知道是經過多少年、多少代的馴化才有的結果,現在他遇到的這些,還是處于原始時代野蠻生長的那種。 而且,現在也不是出甜黍桿的好時候,一般要等到秋天,這些才會徹底長成。 剛才自己下手的那一株,只能算是剛剛開張的幼苗,能有一些淡淡的甜味已經非常不錯了。 至于不太好的青味,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打量著眼前的這一片原始版的甜黍桿,感受著嘴里的味道,韓成臉上滿是笑容,能夠在這里遇到甜黍桿這種東西,對于他來說,真的是出乎預料的驚喜。 是完全沒有往這邊想的東西。 后世的時候,四川盆地有沒有甜黍桿這種東西存在,韓成也不清楚。 但現在距離后世也不知道有多少年,出現一些類似這樣的情況,一點都不稀罕。 “神子,這是啥?” 跟隨的人見到他們的神子吃了一口這種之前沒有見過的東西之后,就一臉憋不住笑的樣子,忍不住的出聲詢問。 甚至于還有不少的人,心跳都不由變快,以為他們神子現在正在吃的東西,就是不久之前告訴他們的、有著極其重要作用的稻谷。 “這是甜黍桿!長熟之后吃起來很甜,可以用來熬糖,熬出來的糖比水果糖都甜。 還能生吃,就跟剛才我那樣,就是吃的多了,嘴巴容易磨出來血泡。” 韓成將手中這還不成熟、便已經慘遭他毒手的甜黍桿舉起,笑著對眾人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