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雀主部落這里收谷子,只要不下雨,只要一開始動鐮,那基本上就不會停下來。 播種的時候,部落里的谷子是分批次種植下去的。 收獲的時候,自然也是分批次收獲。 只不過谷子到了該熟的時候,熟的比較快,種植的晚的谷子熟的雖然比較晚,但這其中的時間差距,實際上是要小于當時種植時候,兩批谷子之間的時間差距的。 也是因此,部落里的人在收割的時候才會停不下來。 第一批谷子剛剛收割完畢,第二批就已經是可以收割了。 而且部落里的谷子,除了平坦的地方,一些起伏比較和緩、坡度不怎么大的坡地上也一樣有種植。 因為坡地上不存水、不養墑的緣故,坡地上種植的谷子,一般都會比平地里生長著的谷子熟的要早。 坡地上種植,是韓成所堅持的結果。 這當然不是韓成多么的欠地,亦或者是青雀主部落周圍沒有足夠多平坦的地。 主要是因為坡地不存水的這個特性。 風調雨順的時候,坡地上的糧食產量自然是比不過平坦的好地。 但若是遇上雨水多的年份,排水通暢的坡地,產量卻往往能夠超過洼地、和很多排水不怎么通常的平地。 這就是韓成堅持上部落里的人種植的時候將坡地、平地、以及一些洼地都給種植上的原因所在。 一直的風調雨順是不可能的。 旱與澇才是常事。 有了這些坡地與洼地存在,不管發生怎樣的惡略氣候,部落里都不至于會絕收。 這算是一種規避風險、分散風險的手段兒。 也是同樣的氣候條件下,平原地區受災要比丘陵地帶受災嚴重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青雀部落的打麥場上,已經堆積起了一垛垛的秸稈。 這些秸稈垛要么是圓形的,要么是長形的。 圓形的草垛,能堆積的超過三米高,上面靠近中央位置的最大直徑,能夠超過七米! 最上面起著頂,頂上面用木叉扣上去的谷子糠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能夠很好的防水。 特別是那些存放了一年時間、已經變得很是瓷實老秸稈垛,哪怕是連陰雨下上一個月,也就是只有最上面的一層濕。 其余的地方都是干的。 至于長形狀碼頭垛,原理其實跟圓形的草垛是差不多的。 都是下面比較小、比較窄,往上越來越寬。 等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就會才會開始往中間收縮,起一個向上凸起的頂。 這種長形垛因為形狀的原因,所起的頂實際上看起來是跟部落里的瓦房比較相似。 不過,缺少了瓦房的那種棱角感,多出來了很多的圓潤感。 草垛這種下面小、越往上越大的形狀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因為這樣的形狀能夠在有限的占地面積之內,堆積上更多的秸稈。 另外一方面這種形狀可以有效的遮蔽雨水,使得草垛頂上流淌下來的水會滴落在草垛的周圍,而不是一直順著草垛往下流淌,將草垛的下面部分也給弄濕,讓其受潮。 堆積秸稈垛可是一個技術活。 一般秸稈垛堆積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需要有人拿著木杈上去,進行‘盤垛’。 就是一邊用自己的體重,將原本松散的秸稈踩踏的比較瓷實,一邊用木叉將其余人鏟起來的秸稈分攤的比較均勻。 堆秸稈垛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由多個人共同完成。 需要有幾個人用木叉往草垛上面鏟秸稈,一個人站在上面盤垛。 實際上就跟裝車差不多。 這其中,盤垛人需要那種有技術、有眼力架的人來擔任。 只有這樣,垛起來的草垛到最后才會變得美觀,才不至于歪歪扭扭的,才不會因為沒有弄好草垛頂而導致漏水。 這些草垛可是貴重東西。 當然,這是在部落里喂養有大量牲畜的前提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