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典型的就是香江電影,香江電影在八九十年代曾經極度輝煌,電影的產量僅次于好萊塢,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然而恰恰是這個東方好萊塢,在正牌好萊塢的大片沖擊下潰不成軍,進入新世紀之后就每況愈下,再也無力重現昔日的榮光。 相比之下國內的電影產業同樣遭遇到好萊塢大片的沖擊,但國內的電影人沒有因此屈膝投降,而是奮起直追,如今在票房上起碼能夠保持分庭抗禮之勢。 而曾經在國內電影市場里攻城掠地的香江電影,已經淪為邊緣。 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江的電影人依然放不下架子,依舊沉浸在昔日的輝煌里,頑固地拒絕追隨潮流,拒絕向好萊塢和內地學習,繼續孤傲清高著。 而且不單單電影圈,香江的整個娛樂圈基本如此,當年橫掃國內熒屏的港島電視劇如今只在本地有收視率,香江的音樂人和歌手青黃不接,年輕一代對國內的歌迷來說很是陌生。 香江的娛樂圈變成了一個自娛自樂的封閉圈子,香江的娛樂媒體很少報道國內娛樂圈的新聞,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復著諸如“某某女星嫁入豪門郁郁寡歡”、“莫某男星夜店尋歡”、“某某某和閨蜜翻臉”之類的八卦。 最典型的就是香江的電影金像獎和音樂金唱片獎,前者只頒給香江電影,后者只頒給香江的歌手音樂人,結果這兩個香江電影和音樂的最高獎項,近年來在國內基本上是默默無聞,都沒有國內媒體進行報道。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固步自封的,也有不少香江的藝人北上謀求更大的發展,有些在國內也贏得了很高的人氣。 一些香江的電影公司在努力地開拓國內市場,想方設法跟國內的同行進行合作,嘉寶影業正是其中之一。 吳豪來自內地,在立場上更加偏向內地,嘉寶影業其實很早就有在國內跟人合作拍片,然而成果寥寥,賺得多虧得少。 水土不服的情況在香江電影行業里頗為普遍,這又讓其它的香江電影公司對內地市場望而卻步,拼命地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挖潛力。 但這樣的情況又能持續多久呢? 吳豪肯定是不愿意坐以待斃的,不過因為以前的失敗經歷,所以這次同星夢傳媒的合作變得謹慎了很多,沒有直接參與到《縱橫四海》的投資里,只要走了這部電影在香江的發行權。 盡管如此,這位嘉寶影業的BOSS對這次的合作依然非常重視,今晚的接風宴就是最好的證明,他顯然很清楚羅凱在這個電影項目里的份量。 “吳老板會后悔的…” 羅凱笑笑道:“如果嘉寶影業想要在《縱橫四海》里摻上一股,我們是不好拒絕的,可惜他太過謹慎了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