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重騎兵-《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頁
其次板甲騎兵在和裝備棉甲的清軍騎兵沖鋒對攻時優勢更為明顯。棉甲對付槍彈、箭矢之類效果不錯,但面對劍、矛等武器時,起作用的只有襯在里面的那薄薄的鐵片,幾乎沒什么防護作用。而用劍、矛攻擊板甲時,由于板甲出眾的整體結構強度,則必須用很大的力量加上比較垂直的角度才有可能造成傷害。
而且半身甲騎兵比棉甲騎兵的機動性更強!雖然聽起來棉甲似乎要比鋼制板甲的重量輕,其實正好相反。棉花壓實了一點不輕!一件標準的清軍棉甲重量在三十到四十斤之間,而三毫米的半身板甲則只有二十五斤左右,兩毫米的更是只有不到二十斤。
重量越輕則機動力越強。所以可以預見,屆時清軍騎兵會出現打又打不過,跑也跑不掉的尷尬局面。
蘇承羽原本是計劃打造一支十八世紀流行的胸甲騎兵部隊。但考慮到要經常和清軍的騎兵部隊交鋒,他最后還是選擇了同時能防御冷兵器的半身甲。將肩部、頸部等比較容易受到刀劍攻擊的部位也防護起來。
所以最后他決定組建裝備半身板甲,配備騎兵劍和簧輪手槍的重騎兵部隊。
這里面騎兵劍是最容易制造的,給出尺寸,鐵場的工匠立刻就能造出來。簧輪手槍在有了優質鋼材之后,配合鐘表制作工藝,應該也能很快列裝。
而最麻煩的則是看起來最沒技術含量的板甲。
要將一整塊鋼鍛打成彎曲的護甲,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將鋼板敲裂,所以要使用延展性更好的低碳鋼,采用熱鍛造手段以降低鋼材結構應力,將鋼板鍛造成型。
但低碳鋼又太軟,一刀就能砍破。所以成型之后還要進行滲碳,將其變成堅硬的中高碳鋼。
最后進行淬火提高鎧甲的硬度和耐磨性,再回火提高韌性。這樣一件合格的板甲才算是制作完成。
要說這些工藝沒有大明工匠們不會的,但整個工藝流程卻沒人能夠掌握。當然,蘇承羽這個后來者例外。
他詳細將整個制作流程對兩名工頭講述一遍,兩人半晌低頭不語,好半天楚第才對蘇承羽道:“東家,我們試試看吧。雖說您說的這些我都懂,但整套做下來卻不敢說不出一點錯。”
熊忠卻提出另一個問題,“東家,您說的這鎧甲要做幾套?”
“先制三百套吧。以后肯定還需要更多。”
“東家,以我的經驗,打造這么一套甲,得三四個鐵匠花費七八天時間。”熊忠遲疑道,“這三百套甲造好,少說也得半年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绥宁县|
环江|
晋州市|
乌拉特中旗|
炉霍县|
乌什县|
红桥区|
古浪县|
会泽县|
伊通|
延长县|
梁平县|
广安市|
南雄市|
社旗县|
邵阳市|
宜兴市|
衡水市|
祁阳县|
扎赉特旗|
赞皇县|
贞丰县|
宁化县|
根河市|
衡南县|
思南县|
武平县|
海淀区|
拉萨市|
浙江省|
长沙县|
拜泉县|
山东省|
汾阳市|
东乡县|
夏邑县|
黑水县|
汽车|
安新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