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后勤問題-《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頁
其實在明末時分,還是有不少有明軍的戰斗力足以和清軍正面一搏,但往往是糟糕的后勤保障能力最終拖垮了他們。
就在不久前,浙江的數萬義軍就因為糧草物資不濟,最后導致全軍解散。類似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
龍衛軍的招標效率很高。招標會當天,僅一個時辰工夫,便有數家商戶分別中標多個采購項目。
合計,5000套棉衣、蓑衣、棉被價格7700兩,由贛州府劉記中標,還免費贈送了駐營時縫補的服務。
軍裝2000套和皮靴2000雙,依舊由以前的供貨商贛州府甄家和龍南薛記中標,價格比上次那批還低了一成。
1000套及膝棉甲要價16000兩,中標的是一家徽商張家。
要說徽商的確實力不俗,雖然安徽大部分已被清軍攻陷,但張家在全國各地的買賣卻依舊照常進行。尤其像棉甲這種軍用禁運品,張家竟有辦法從長江以北運到贛州來。
最后,這次招標的重頭戲,也就是承包龍衛軍后勤糧草供應的投標開始了。
說實話,起初這些商戶們對這個新概念的東西還有些不放心——招標通知上寫的是:應標商戶需全權負責龍衛軍糧草、馬料、飲水、藥材甚至飲水的供應。商戶要自備運輸車輛,全程跟隨軍隊出征,隨時將物資運送到后勤司指定地點。
這其中的風險還是非常大的。例如跟隨龍衛軍出征,中國人打仗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劫糧草、燒糧草之類,也就是說一不小心這批物資就會灰飛煙滅。
另外明代可沒有什么公路,運輸成本還是很高的,甚至會超過糧草本身的價格數倍。
直到蘇承羽表示,被敵軍劫持、損毀的糧草一經查實,費用由龍衛軍承擔八成。運輸費用按軍隊距離產糧區距離計算,走得越遠運費越高,并且會通知沿途州、縣給予一定的護送。
最重要的是,龍衛軍對后勤承包商以現銀結算!物資交付,立刻付錢。
要知道,按照明代的商業交易習慣,這種大宗交易通常要三個月之后才付款,甚至拖半年都是正常的。
能迅速回籠現銀,現銀便可以再拿去投資賺錢,這對商賈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
實際上明代已經有了“開中法”——朝廷讓商人將糧草囤于指定地點以換取鹽引,商人再持引販鹽賺錢。只不過蘇承羽的辦法則更徹底,也更能吸引商人。
最終有六家商戶投標承包龍衛軍后勤。中標的是韶州的趙記和贛州的甄家。
之所以要兩家供應商,一是為了保證在一家貨源出問題時能有另一家及時補充,二來可以通過多家分散采購來調控價格。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曲沃县|
永年县|
通榆县|
宁陕县|
太保市|
肃北|
衢州市|
南漳县|
阜城县|
苏尼特左旗|
晋江市|
宁阳县|
义马市|
牙克石市|
宁城县|
读书|
伊通|
留坝县|
甘洛县|
京山县|
屏东市|
保靖县|
望都县|
岚皋县|
辽中县|
廉江市|
行唐县|
庆云县|
衢州市|
淮北市|
兴宁市|
张家川|
杨浦区|
北碚区|
兴隆县|
巴林右旗|
龙海市|
江陵县|
奉节县|
罗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