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實和蘭人早就發現了敵艦隊的異樣,不過一直沒聲張而已。此時勒伊特也不由點頭道:“他們大概是怕我們撤退,所以拼命趕來,但這么近了還保持著縱隊,恐怕來不及轉成戰列線了。我們有機會打t字橫頭。” 法國人興奮高喊著,“這些東方人完全不懂海戰,他們雖然有重型戰艦,但戰術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 “很快,他們就要遭受戰列線集中炮擊了!” 只有特龍普仍狐疑地皺著眉頭,心中不斷重復著一個疑問,這些戰略、戰術都使用得極為精妙的東方人為何會在最后關頭犯這么重大的錯誤? 真的是自己運氣太好了嗎? 很快,大明太平洋艦隊就給了他答案。快速襲來的單列縱隊逐漸分來,成為兩個平行的縱隊,保持與和、法艦隊的戰列線近乎垂直的角度,筆直“扎”向其前、后三分之一處。 與幾年前出現在臺灣海峽的那一幕極為相似。明軍兩艘最為堅固的一級戰列艦“杭州號”和“濟南號”為首,各自帶著身后十二三條戰列艦沖進了敵人的戰列線當中。 頓時兩側炮聲大作。 杭州號這邊,和蘭三級戰列艦特塞爾號、庫拉索號等火力全開,船舷近三十門大炮以最快的速度將炮彈傾瀉在東方戰艦的艦身上。 濟南號的壓力更大,他選擇突破的位置有一艘法國的二級戰列艦,足足裝備有八十門大炮,火力密度極大,尤其是最下層炮甲板上的三十二磅炮,威力極為恐怖。 而采用納爾遜戰法的大明艦隊卻因船頭指向敵人側舷,幾乎無法進行任何還擊。 他們等待的是切入聯合艦隊戰列線的那一刻。到那時,就會變成敵艦的船頭或船艉對著大明戰艦的側舷,而且敵艦由于戰列線前后的己方船只阻擋,想掉頭或駛離都極為困難。 特龍普到底是和蘭最為優秀的海軍指揮官,比他在遠東的同行要強了不知幾個檔次,到此時,他竟看明白了明軍的意圖,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