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本就與阮康相熟,這話說的半是調笑,弄得阮康面頰通紅,連連擺手道:“這不過是臨時起意胡亂作的一首,哪里有那么多的故事。為德你休要胡說。” 眾人見他二人斗嘴,皆是大笑,一時酒宴氛圍歡快極了。 作出詩的人不用飲酒,繼續往下傳,若是到誰卡住了便要自罰一杯。依著這么輪下去,直到眾人皆疲憊為止。 轉眼間便輪到寧修了,見眾人的目光皆落在他的身上,寧修閉上眼睛沉吟了片刻,幽幽吟誦道:“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簫。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咦?寧賢弟竟然作了一首詞? 唐人喜詩,宋人善詞。 而大明朝的文人對于詩詞基本是一視同仁的,只不過在雅集這種場合還是作詩的更多一些。 不過寧修做的這首詞卻極為應景扣題,說是完美也不為過。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 阮康念了幾遍,眼前一亮道:“這第一句就寫出了意境。巧挑燈芯,提筆書紅箋,之后卻仍提不起興致,該是因為這些紅箋寫好后不知該寄向何處吧?‘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簫’更是絕了!更漏遙可聞,佳人音訊絕。唯有在夢中隔花相對。阮某都濕了......” “濕......濕了?” 寧修一臉懵比,這位阮公子在開玩笑吧? “是啊,眼眶濕了啊。” 阮康擦了擦眼角,繼續說道:“這下一句‘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則又回到了現實中。修竹凄風苦雨,蕭蕭瑟瑟無人陪伴,真是聞者落淚啊。” 仇恪接道:“哈哈,要說畫龍點睛之筆,當屬這句‘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啊。寧朋友將這‘雙魚信’托付給秋日潮汛,希望早日寄到佳人身邊,與詞作開頭的那句‘撥燈書盡紅箋也’正好呼應,妙哉妙哉!” “想不到我荊州府有如此多大才之士。寧朋友不顯山不露水,這卻是一鳴驚人啊。” “寧朋友如此大才,便是與三蘇相比也不予多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