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行為乍一看有些驚人,但細細想來卻是寧修用心鉆研學問的體現。 寧修不但有才情還刻苦讀書,為人又謙虛有禮,如此完美的人真的不多了。 一想到此,劉惟寧就對自己在青廬詩會上的表現感到羞愧。 他正想要對寧修道歉,縣學教諭何一卿卻是背負雙手踱著四方步走進明倫堂來。 劉惟寧蹙起眉頭心中暗叫晦氣,卻也是挺腰昂首坐的端正。 何教諭本就看他不順眼,要是再讓這廝抓著儀態做文章,劉惟寧不定會被怎么惡心。 他只能盡力讓自己表現的完美,讓何教諭挑不出毛病來。 何教諭走到桌案前坐下,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幽幽道:“一個月后就是科試,老夫命爾等提前返回縣學備考。既已到了時間便不再等,杜訓導,點名吧。” 寧修定睛看去,只見這何教諭穿了一身青衫,頭上戴了一只東坡巾。其寬額高鼻,杏目蠶眉,端是一副儒士的形象。 何教諭是個美男子,這一點不難理解。 大明的科舉考試不僅考驗學問,也考驗相貌。 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細細想來是有道理的。 畢竟科舉是選官考試,舉人和進士是有做官資格的。 而官是什么?是朝廷的臉面。 換句話說,官是朝廷在地方的象征。 別管是縣官還是府官,亦或是教諭這種學官,無疑都有教化百姓的責任。 既然要教化百姓,您自己不能長得太寒磣吧? 不然萬一嚇到了百姓,那可如何是好? 本來百姓好好的過日子呢,被地方官嚇得得了瘋病癔癥,該找誰說理去? 再就是為官者需要官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