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原來這何教諭真的是沖他來的。 “這肥皂和水泥確實是學生制出的。但以此就說學生是商人或匠人未免有些不公吧?學生的身份是縣學生員,是有功名在身的。” 面對何教諭這樣的小人,在關鍵問題上絕對不能服軟退讓,這是寧修的經驗。 起初寧修還以為何教諭刁難劉惟寧只是因為二人有私人恩怨,但現在看來卻是何教諭本身的問題更大一些。 有些人就是純粹的以自我為中心,只要不符合他心意的都會被穿小鞋。這何教諭顯然就屬于這一類型。 對付這種人一是不能軟弱讓他以為你可以欺負。二是不能讓他抓住把柄。 前者寧修已經做到了,后者嘛還需要努力。 何一卿不曾想寧修會如此硬氣,微微一愣,旋即大笑道:“好一副伶牙俐齒。老夫差點都被你繞糊涂了。你既然知道自己是縣學生員,為何做那等低賤逐利之事?” 我靠!寧修險些爆出粗口。 經商就是低賤之事?這個何教諭也太不講道理了。 雖然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排出了士農工商的順序,商人排在最末等,給人一種商人在明朝混的很慘的故有印象。 但實際上商人在有明一朝都生活的很好。 這不難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一切。在任何時代要想活的滋潤就得有權或錢二者其一。 權自不必說,錢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 如果說明初對商人的打壓還有些嚴重,商人不敢在街上公然穿絲綢衣服,到了晚明商人的地位大幅提升,別說穿絲綢衣服上街了,一個個府邸修建的富麗堂皇,不比那些官老爺差。 當然,府邸中的一些形制還是不能僭越的,不然是要被殺頭的。 別的且不說,晚明朝廷之中的高官要員有多少是大鹽商出身?張四維張大學士就是一個吧? 商人甚至可以靠鹽籍附籍當地參加科舉,這也是隨著時代發展朝廷給商人做出的讓步。 要按照何教諭的觀點,這些大鹽商子弟都是低賤之輩,不等于把張四維也給罵了嗎? 何教諭選擇性無視了晚明商人地位的變化,還以明朝剛剛建國時的老黃歷看待問題,真是氣的寧修想笑。 “教諭大人此言差矣。學生以為經商與讀書并不沖突。試問那些書香門第,那些世家豪族哪個不經商?他們又哪個不考科舉,不入仕途?只不過他們經商的多是偏房子弟罷了。學生家境貧寒,不去經商哪里有錢讀書?再者說,朝廷之中,遍數部院高官有商人背景的恐怕不止一半吧?這些人也是行低賤之事嗎?張四維張閣老也出身鹽商世家,他也是低賤之輩嗎?” “你!” 何教諭本想給寧修來一個下馬威,誰知卻被寧修據理力爭說的啞口無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