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修回到縣學時距離何教諭開始授課已經不足一刻鐘。 他顧不上吃早點,匆忙去館舍取了筆墨紙硯以及《四書》、《詩經》、《朱子集注》前往明倫堂。 果不其然,寧修走進明倫堂時堂內已經幾乎坐滿。 索性何教諭還沒有來,不然讓何教諭抓個正著,可有他受的。 《四書》是所有縣學生員必讀的,柳如是自然也不例外。 自從寧修加入河東詩社后,柳如是對這位大才子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不但主動住在縣學中,連平日從不去的明倫堂都跑的勤了。 柳如是不但和寧修比鄰而居,還比鄰而坐。原先坐在寧修身邊的倒霉蛋自然識趣的挪了個位置。 一旁的劉惟寧強忍著笑意,直是要憋出內傷了。 寧修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這才讓他恢復了溫文爾雅的形象。 便在這時何教諭踱著四方步走進明倫堂,稍顯嬉鬧的縣學諸生立刻化身石佛一般,眼觀鼻鼻觀心,不茍言笑。 何教諭掃視了一番眾人,并沒有說什么。 他走到桌前展開《孟子》,照例念了一句然后開始解釋。 這都是程式化的東西加之何教諭講的循規蹈矩,實在是沒有太多可聽得東西。 寧修索性自己讀起來,對著自己作得注解看《孟子》原文和直接看《朱子集注》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 何教諭倒是沒有找寧修的麻煩。結束課程后諸生照例去飯堂用午飯。 寧修和劉惟寧、柳如是三人打了飯坐在一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寧朋友,你可聽說了,朝廷有意將湖廣布政司的提學官秦老大人換掉。” 劉惟寧將一枚蕓豆送入口中,邊嚼邊道。 “啊?劉兄是從哪里聽到的?” 提學官掌一省學政,一般情況下是鄉試之后赴任,任期三年。 按理說秦老大人的任期還有將近一年,朝廷為何會突然起了換人的心思? 這可著實不尋常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