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寧修知道這是李知府要送客了,便拱了拱手道:“學生告退。” 從府衙出來后寧修的心情很好。 有了府衙衙役的護佑,相信遼王不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新的巡按御史已經(jīng)抵達江陵城,別人也許不知道御史大人此行的目的,但寧修卻心知肚明。 張懋修臨行前明確告訴過他巡按御史就是為了搜集遼王罪證來的,妥妥的是張閣老的人。 遼王你就跳吧,反正是秋后的螞蚱也蹦跶不了幾天了。 ...... ...... 巡按御史賀文程這些天很忙。 首先他要將那份賬本上提到給遼王送禮的人梳理一遍,按照官職大小,行賄多少進行排序。 那份賬本已經(jīng)被張閣老燒掉了,故而名單只存在賀御史的腦子里。 人的歲數(shù)大了,腦子便不太好使了,名單上的人又太多,賀御史得好好回憶一番...... 等到他回憶好了,還得排序,排序好了才是真正開始行動的時候。 賀御史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官員向遼王行賄的證據(jù)。藩王私自接觸地方官員,且索賄,這可是大罪。即便不能直接扳倒遼王,把他廢為庶人,也能讓其傷筋動骨。 至于行賄外的事情便由錦衣衛(wèi)去調查。他們最擅長捕風捉影,暗中行事。 查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賀御史還不能打草驚蛇。 在掌握絕對的證據(jù)前他不能翻臉,不然可能會影響全局。 首先他去了江陵縣衙巡查,江陵縣令陳復是向遼王行賄人中行賄金額第二多的,第一的是前任荊州知府賈榮。 賈榮現(xiàn)在在保定府老家守孝,等他回京的時候一并押解便是。 在此之前卻必須有充分的證據(jù),這陳縣令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但讓賀御史有些意外的是,這陳縣令為人極為謹慎,做賬也是滴水不漏。 別管他怎么查,愣是不能從賬冊上查出破綻來。 這可急壞了賀文程。 陳縣令是如今在任荊州官員中向遼王行賄數(shù)額最多的,若是找不到他行賄的證據(jù),這條罪狀的力度就會小上不少。 無奈之下賀御史只得主動找到錦衣衛(wèi)總旗沈綸尋求幫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