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子估計也是顧念到老師張居正張元輔,這才把一個名額給了江陵。 既然天子已經下了旨,那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一定要把織造局建起來,還要搞好。 雖然江陵在這一方面底子薄,但換個角度看潛力也大啊。 只要扶持到位,想要快速發展追趕蘇杭并不是沒有可能。 有朝廷的扶持織機方面沒有大問題,最麻煩的地方是織工。 江陵絲綢織造之所以不如蘇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缺乏優秀織工。 這些織工大多不愿意背井離鄉,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高太監想到的辦法是花高價去挖,給這些織工一大筆安家費,并允諾豐厚的月錢。 他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又會和錢過不去呢? 但是他錯了。 派去江南的人嘴巴都要說干了,但那些織工就是不愿意前來。 高太監簡直不敢相信,這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放著數倍的高薪不賺,非要窩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里,有甚的出息? 無奈之下,高太監只得向李、姚二人求助。 李知府與姚縣令被請到了察院中落座,高太監無奈苦笑道:“兩位也看到了,咱家初來乍到出了不少昏招,如今竟連織工都招不到?!? 李瑞連忙道:“高公言重了。這時間尚早,下官相信耐心一些總會招到人的?!? 高太監卻是連連搖頭:“話不能這么說啊。雖然朝廷要求上繳絲綢的時間是年關前,但十一月就得制成成綢吧?剝繭、煮繭、繅絲就極為耗時,制成絲后還要進行織造。那一匹絲綢不知道要用多少根絲啊,咱家現在心里真的是沒底,還是越早開始越好。” 姚琛經常和這些閹人打交道,早已總結出了一套應對法子,立刻順著高太監的話頭道:“高公所言甚是,這種事情趕早不趕晚。早些把朝廷規定的份額完成,也好交差不是?” “咱家就是這個意思!” 高太監朝姚琛投去贊許的目光,心道這江陵縣令倒是比荊州知府會說話的多。 “只是不知道朝廷需要江陵織出多少匹綢子呢?” “這個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