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申時行滿意的離開了國子監。 一眾監生則是紛紛感慨,他們到底是后娘養的,沒人疼沒人愛。好不容易盼來個閣老,以為他老人家是來講學的,誰知人家只是給翰林院的“老爺們”招書辦。 寧修更是疑惑不解的沖劉惟寧道:“劉兄這是何意啊。” 劉惟寧微微瞇著眼睛,嘴唇翕張道:“寧賢弟莫要以為這翰林院的書辦輕賤,若能得進翰林院對大比可是大有助力的。” 寧修隱約明白了什么,催問道:“劉兄的意思是借翰林院的藏書理通經義?” 劉惟寧卻是搖了搖頭。 “翰林院的修撰,編修們可都是天榜出身。” 寧修不由得神情一振。 所謂的天榜指的就是科舉中的一甲前三,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狀元、榜眼、探花。 狀元、榜眼、探花會立即授官,供職翰林院。其中狀元授予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編修。 劉惟寧的意思莫不是想要向這些人請教文章? 若是一般的書辦,這些翰林老爺們自然不會正眼瞧。可劉惟寧的身份卻不一般,他是堂堂舉人出身! “劉兄高見,這些翰林官都是剛剛入仕不久,文章還不顯得暮氣。拿來做參照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劉惟寧微微頷首:“再者,方才申閣老言明這書辦只是臨時差遣,大比前便能結束,并不影響赴試。我去不過是抄謄一些文書,十分輕松,其余時間自然可以溫書作文。能夠在翰林院這種地方讀書備考,也算是福氣了。” 寧修細細想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 在湖廣會館溫書也是溫書,在翰林院溫書也是溫書。那么為何不選擇在文氣更盛的翰林院呢? 再說,翰林院的這些大佬也是人脈啊。 與他們結交一番,自可留下一段善緣,將來沒準還有用處。 畢竟劉惟寧沒有寧修的資源,不可能和張家三公子談笑風生。 “劉兄好眼光。” 寧修拱了拱手道。 “哈哈,寧賢弟快別說了。愚兄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愚兄可是羨煞你啊。” 二人相視一笑,結伴離開明倫堂,出了國子監。 ...... 接下來的一個月過的很快,寧修整日在張居正京邸和張懋修溫習儒家經典,并互相出題應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