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戚繼光搖了搖頭,不以為意道:“汝契(李成梁的表字)在萬歷元年修建寬甸六堡,扼守住了女真人西進的出口。萬歷二年更是督率大軍進伐古勒寨,斬首一千余級。區區女真人真的不足為慮。” 寧修心中郁悶,但他也知道此時的女真人確實不足以引起明朝的重視。 不論是王杲(喜塔喇·阿古)還是他的兒子阿臺,都沒有對明朝造成太大的威脅。而極有意思的是,在萬歷二年古勒寨大戰中,李成梁甚至俘獲了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 只是當時這兩人的地位都很低,十分的不起眼,故而李成梁并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只是把其留在身邊充當奴仆。 可誰能想到幾十年后,就是努爾哈赤這個年輕人整合統一了女真各部,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每每想到這一段歷史,寧修便感到十分心痛。 如今有機會可以在源頭改變歷史,把努爾哈赤和他入主中原的夢想扼殺在搖籃里,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寧修深吸了一口氣道:“引城公(李成梁的號)固然勇猛,但大明邊將多換防,其在遼東待得時間也有十幾年了,也該換個地方了吧。” 寧修說的確是實情。明中期以后衛所制度崩壞,世襲的指揮使、千戶、百戶淪為擺設。真正起到統兵作用的是總兵、副將(副總兵)。 而李成梁生于遼東鐵嶺,自幼便跟在父輩身邊耳濡目染。在隆慶元年的時候便晉升為副總兵,算一算其在遼東統兵確實已經有十幾年了。 這顯然是不符合大明換防邊將的原則的。 歷史上,李成梁幾次起復,都是充任遼東總兵,就是因為大明朝廷對其產生了依賴。 現在雖然李成梁已經將遼東經營的有聲有色,有了不少嫡系,卻也沒有成為他的私產,鎮軍內部并不是鐵板一塊。 這個時候朝廷想要調換李成梁,不過是兵部一紙文書的事情。真到了萬歷末年,那遼鎮卻是真的變成武將的私產了。 寧修不知道朝廷一直不調任李成梁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他知道如果任由歷史發展,那么女真人的崛起將不可避免。 戚繼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汝契在遼東干的時間確實長了些,但朝廷不下調令,自然是有朝廷的考慮。不過你說的老夫都記下了,會與元輔商議一番的。” 寧修心中直是大喜。 他看的出來,戚繼光是真的聽進去他說的話了。 只有武將才能讀懂武將,以戚繼光的精明如何看不出李成梁是以各種理由留守遼東,想要把遼東經營成自己的私產家業的? 只是以他的身份地位又不便明說,不然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卻是可以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但寧修說就完全不同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