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寧氏軍校-《奮斗在晚明》
第(1/3)頁
送走了兩位太監,寧修總算可以稍稍松一口氣了。
對他來說萬歷皇帝下的這兩道圣旨無異于及時雨。
只要寧修一日在朝廷體制內混,就必須遵守規則。
雖然寧修有心創立水師,編練新軍,卻只能以練鄉兵團練的名義。
因為他的官銜只是香山縣令。越權練兵是大忌。
而有了廣東海防道按察使這個官銜。寧修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訓練水師軍隊。他隱藏在烏豬山島的士兵也都可以見光了。
甚至這些士兵都可以吃上軍餉。
萬歷朝是大明由軍戶制向募兵制轉變的關鍵時期。
自此后軍戶制名存實亡,到處都是吃軍餉的營兵。
換句話說,當兵吃餉的觀念也深入人心。
一般來說一個營兵一個月月銀是一兩五白銀。那么一年就是十八兩。一千個兵一年光軍餉就需要一萬八。
這當然是寧修可以負擔的起的。但若是一萬人呢?五萬人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士兵的數目必定會增加。
縱使寧修能夠負擔的起這么多士兵的軍餉,也會肉疼的吧。
所以朝廷能夠負擔這筆費用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這樣一來軍隊長官對士兵的掌控力便有所降低。
為了增強掌控力,明末軍官們多采取培植家丁的做法。
少的幾十人,多的幾百人,甚至像遼鎮的祖家軍足足有九千人。
家丁們拿的軍餉是普通士兵們的幾倍,吃的穿的用的也遠比普通士兵好。故而這些家丁對軍官可謂忠心耿耿。若軍官被兵部調任,家丁也可以一并帶走。
正是因為有了家丁制度,明末才會出現武將勢大,藩鎮林立的情況。
也正是因此,普通士兵的戰斗力越來越低。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是爹生娘養的,憑啥你吃香的喝辣的,老子就得餓肚皮?
憑啥老子餓著肚子還得干仗沖在最前面?
要知道在一支軍隊中家丁就是天然的軍官。
作為精銳,他們自然不會親自沖鋒。不到最關鍵時刻,軍官們也不會舍得把家丁們拿出來親冒矢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宜君县|
保亭|
延庆县|
赣州市|
筠连县|
嘉峪关市|
武义县|
新宁县|
广水市|
九寨沟县|
西乌珠穆沁旗|
恩施市|
团风县|
凤庆县|
遂溪县|
滕州市|
宿迁市|
五大连池市|
武穴市|
密山市|
历史|
大厂|
西昌市|
余干县|
绥芬河市|
青海省|
长葛市|
阿勒泰市|
双桥区|
文成县|
红河县|
云和县|
天等县|
万载县|
木里|
长海县|
西青区|
泰州市|
合川市|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