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困難與希望-《奮斗在晚明》
第(1/3)頁
“怪不得寧大人這只新軍如此之強。”
孫悟范口中喃喃道。
自古以來向上通道便是激發行動力的訣竅。向上通道如果通暢,那么不管是士兵還是讀書人都會充滿熱情和干勁。
可悲的是大明在這一點上做的并不夠好。讀書人有個科舉可以寄托。即便一次兩次考不上,還可以祈盼下一次。而士兵則完全不同。衛所兵完全淪落為軍官的奴隸,除了種地干雜活什么也不會。最可怕的是士兵們種地所得盡數被軍官拿走,只給他們微薄的口糧保證他們不會被餓死。
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自然態度消極,完全沒有動力,只是麻木的活著。
等到他們實在活不下去了就會逃跑。這就是明末衛所崩壞,士兵逃籍嚴重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寧修認為也很關鍵,那就是一旦入了軍籍想要脫籍比登天還難。
老子當了軍奴,兒子也得當軍奴。兒子當了軍奴,孫子也得當。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寧修認為這種制度簡直就是反人類的,真不知道當初朱元璋是怎么拍腦袋想出來的。
募兵制營兵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改善,本來一切都走向正軌。可惜另一項制度把募兵制的大好形式毀于一旦。
明末各總兵、副將地位增加。為了籠絡這些人朝廷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家丁制度。
朝廷允許總兵、副將擁有一部分自己的家丁。后來發展到游擊、參將也能擁有。
家丁不同于一般的營兵,他們可以跟隨將領調動,且往往跟隨家主的姓氏,被視為將領實力的體現。
像明末遼鎮的祖大壽,就擁有九千名祖家軍,以至于朝廷都不得不撥出巨額遼餉養著這群大爺。
家丁往往吃好穿好甲胄精良,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
這些家丁往往也是營兵中的主力,在作戰時十分悍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按理說這樣的設置可以使軍隊更加強勢,但只是理論上。
因為軍隊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些家丁吃穿的越好,那些普通士兵吃穿的就越差。
換句話說,家丁的一切都是將領們從普通士兵身上剝削來的。
也許這些普通營兵不懂剝削的概念,但他們肯定會覺得不爽。
反應在訓練上那就是消極怠工,反應在戰斗中那就是做做樣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聊城市|
无棣县|
措美县|
三穗县|
巴青县|
德钦县|
龙里县|
武乡县|
苗栗县|
故城县|
盘锦市|
南雄市|
江达县|
富裕县|
隆昌县|
巴彦淖尔市|
五家渠市|
曲水县|
商城县|
逊克县|
铁力市|
遂昌县|
金山区|
江都市|
玉树县|
泗水县|
平武县|
宜城市|
元谋县|
昌都县|
芮城县|
农安县|
肃南|
罗田县|
五峰|
烟台市|
巴东县|
岢岚县|
泽普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