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則上說維京世界本沒有成建制的騎兵部隊,但這里馬匹并非稀罕物。 在丹麥世界始終存在著托運物資的馬匹,在卑爾根和奧斯陸這樣的挪威地區一樣存在。 曾經住在維京世界極北地區的羅斯人是事實上鮮有見到馬匹的族群,然而,也是他們率先擁有成建制的騎兵。 羅斯騎兵師從于草原佩切涅格人,使用草原式的無賴戰術也合情合理。 戰術的根本都是“摘軟柿子”的對弱者劫掠,騎馬劫掠與劃船登陸劫掠, 羅斯騎兵輕而易舉找到其中的共性,又在這場戰爭中迅速成熟。 那些年輕的戰士在一年戰爭里快速成長,漫長的征戰非但沒有引得他們厭戰。 恰恰相反的是,他們見證了太多新奇之物,親自感受到世界的廣大,也在戰爭中大發橫財。 每名騎兵的口袋里都裝著一些金銀,另有口袋裝著大量的糧食。 他們在東法蘭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以馬匪的姿態到處搶掠, 而這種事是法蘭克人在過去時光里難以想象的。 直到降雪打消了騎兵進一步劫掠的意圖, 已經大發橫財的菲斯克決定收手。 因為劫掠,騎兵隊的馬匹陣容膨脹得超過三百匹。 降雪之后世界蒼白而寒冷,法蘭克村民更樂意待在家里。往往一名騎士老爺控制著多個村莊作為采邑,村子里多是駐村牧師維持著生產生活秩序。 修道院哪怕再簡陋,也是村莊的核心。每一戶村民家庭必須向修道院繳納十一稅,或是銀幣或是等價的糧食。修道院幾乎就是一個村莊的錢箱,也有作為糧倉的公共屬性。 劫掠數月的菲斯克一伙兒羅斯騎兵通過實戰無比清楚法蘭克人村子的構造,如此搶掠行動變得極為精準。 一支穿著白熊皮衣的隊伍堂而皇之走在荒無人煙的羅馬大道上。 放眼四周不見活人,附近又盡是灰白色的森林。 絕非因他們的劫掠無度使得人丁凋零,實在是本時代全歐洲人口都是低數。他們劫掠的東法蘭克地區在全王國中也是人口最少的,村莊多集中在大定居點、道路、河流附近,找尋村莊猶如狩獵。 他們現在的行動也缺如狩獵無疑。 又是一次成功的搶掠,在大規模降雪后,菲斯克一伙兒得到了充分的補給。 他們搶掠修道院,到處處決村民, 并將一些人驅趕到冰雪森林里認其自生自滅。 他們絲毫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遂在村莊里烹煮麥子、飼喂馬匹。 篝火噼里啪啦,他們搶走了村民關在籠子里的母雞,現在串著雞肉在火上烤。 “下一步我們又回到科隆,如果可以我們還能再搶掠一番。啊!真想打到城里去,把他們的金子都搶走!”菲斯克難以掩飾自己對于財富的欲望。 立刻便有人起哄:“那就再去偷襲。” “可是,我們就這點人,根本打不進城里。” “繼續在城外村莊劫掠。至少,我們也要搶走大量的糧食,還要多搶些馬。” …… 兄弟們七嘴八舌探討著如何打劫,從沒有人考慮這里是否存在著風險。歸根到底大家還是惦記著傳說中科隆擁有的財富,如果有可能搞到一筆金子,應該去嘗試。 終究,菲斯克面對著兄弟們的起哄,他狠狠跺腳:“那就去干吧!沒有人能阻止我們行動!” 于是,他們修訂了自己的行動方案。 原本是在雪后全力返程的騎兵決定盡力在科隆附近搶掠搜刮金銀,行動已經開始。 菲斯克按照固有的十人小隊編制,將他們以兩個小隊編組的模式,組織起多達五個獨立行動隊。 他本人帶領剩下的九十個兄弟控制著大量戰利品,按部就班作為主力打劫。 事實已經證明,當騎兵沖入村莊發動劫掠作戰, 對方的抵抗將被訓練有素的騎兵快速打崩,剩下的就是殺戮。對付一個法蘭克村莊不需要很多騎兵同時行動,二十騎已經足矣。 羅斯王國從沒有想過擴張到科隆主教區統治這里,于是菲斯克的新一輪劫掠行動也毫無顧忌。 騎兵隊在空曠的林間雪原直奔科隆,菲斯克突然振臂一呼,隊伍開始裂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