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故事跟之前充滿陽光的海上歷險故事截然不同,宛若地獄般恐怖,派憤怒的殺死殺母仇人,依靠吃人肉在海上漂流度過劫難。 兩個故事讓整部小說充滿神秘色彩,開放式的結局讓讀者跟觀眾們爭相討論,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 十個小時都在看書,張楚整個人都有些眩暈,他直接去洗手間用清水洗臉提神。 “下次還是要好好休息一下,雖然時間流速變了,可腦袋容量沒變?!? 這僅僅是讓張楚把小說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接下來就要結合到全文以及印度的宗教文化去慢慢分析理解。 當張楚好奇的在網上搜索一下“少年派”的時候,沒有任何搜索結果,這讓他放心不少。 可當他搜索理查德-帕克這個名字的時候,卻發現有許多結果,而這個人竟然真實存在! “原來老虎理查德-帕克這個名字也是有寓意的。”張楚喃喃自語道,這點背景他根本不清楚。 理查德-帕克是真實存在的人,在1844年大航海時期,英國有艘名叫“木犀草”在非洲好望角附近沉沒,船員們逃上唯一的救生艇。 巨大的海浪,兇狠的鯊魚,食物跟淡水短缺,挑戰著船員們的生存極限。 這四名船員中,年僅17歲的理查德-帕克毫無航海經驗,當他生病昏迷之后,其余三人為了求生,合力將理查德-帕克殺害,并且以尸體為食,最終獲救。 所以《少年派》里面將老虎用這個名字命名,再聯系到類似的劇情,其中的隱喻自然明顯得很。 這只孟加拉虎是人類獸性、邪惡的象征,理查德-帕克這個名字在西方的語境里面,經常跟漂流、食人、自相殘殺聯系在一起。 “這小說里面細節真是太多了,看來大意不行,必須得好好研究研究?!? 當初他看電影的時候根本沒想過這個老虎為什么不叫彼得-帕克,偏偏要叫理查德-帕克,直到現在才把一切給弄明白! 眼看著上課時間就要到了,張楚飛快的拿起背包,然后在小區外面租了輛小黃車,飛快的朝著教學樓飛奔而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