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既然是這樣,那你就幫忙篩選一下吧,最好是把他們的條件羅列出來,然后把各個出版社的優勢、劣勢都寫在一邊。匯總之后我們慢慢找出最合適的那家。” 作家跟出版社之間的關系很是復雜,他們是利益的共同體,同樣也是利益的博弈方。 這是互相選擇的結果,只有作家對出版社滿意、出版社對作家的作品滿意,雙方才會簽下合約,將作者的辛勤勞動轉變為圖書。 當然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出版社的關心跟支持,作家的寫作經驗、寫作水平就不可能提高,從這個意義上面講出版社又培養了作家。 但作家跟出版社之間的分分合合可以說是相當普遍,利益因素才是主導原因! 糾紛的誕生無非幾種情況,對作家來說,出版社給的稿費太少、或者不及時、此外還有隱瞞印數減少對作者的版稅支付等。 對于出版社來說,就是作家的改變門庭、跳槽。這些現象讓雙方之間的關系從合作變成矛盾的雙方,其實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出版社是一個機構,當然不可能和作者直接對接,和作者對接的,是出版社的編輯。這種對接往往直接影響著兩方之間的關系,比如編輯能夠讓作者的書賣得很好,那兩者之間的合作自然就很融洽。 相反,假如出現宣傳不夠、書賣得不好,那合作就可能出現問題。而事實上,出版社對于個體的作者的宣傳力度、包裝計劃等,往往都是不同的,那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就像是之前張楚跟南海出版公司的合作一樣,前面幾部都還算是蜜月期,但到了《鬼吹燈》這部圖書的時候,對方不愿意漲版稅比例,甚至在宣傳上面也趨于保守。 那夢龍文化傳媒肯定會再三思考,而這時候長江文藝出版社就成為最佳選項,15%的版稅比例,500萬人民幣的預付版稅,以及跟其余幾家合作的大手筆版權開發計劃等等都遠超南海出版公司!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楚也就跟南海出版公司分道揚鑣,正式轉投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懷抱。 但他跟長江文藝出版社簽訂的出版協議里面只規定了《鬼吹燈》系列,也就是說《萬歷十五年》并不在列,屬于無主之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