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緊張的雙線敘事風格,用法國警方的追捕和主角羅伯特-蘭登一行人的解密穿插來寫,結構很緊湊,讓人讀得意猶未盡! 同時神秘的符號學和濃厚的宗教氣息,以及教授時不時的美式幽默,都讓人欲罷不能,結尾更是出乎意料。 小說匯集了偵探、驚悚和陰謀論等多種風格于一體,結合密碼學、宗教、數學、文化與藝術等多方面的四肢,在傳統的推理情節之中增加特定的科學背景,難怪被成為是必須要拿著百科全書對照參考的推理小說! 與很多作品掛羊頭賣狗肉狀況不同,丹-布朗這位作家結結實實將故事跟文化符號融合在一起了。 一開場便是藝術圣殿盧浮宮、達芬奇名畫、斐波那契數列,在解密途中死海古卷、希伯來編碼、郇山隱修會、天主事工會等又讓人目不暇接,文化蘊涵了藝術、文學、數學、化學、歷史學、社會學、宗教等眾多領域。 此外,小說中還使用了不少的雙關話,文字游戲的方式增添了故事情節的神秘感,故事人物解讀雙關語、重組字母的環節充滿了智慧與幽默,皆提升了藝術價值。 唯一遺憾的是,這種雙關話需要看英文原版才行,中文翻譯版在這上面就要稍遜一籌! 比如雅克-索尼埃館長的遺言:“O,Draconian -devil! Oh, Lame Saint!”,其意思絕不是“哦,嚴酷的魔王!哦,瘸腿的圣徒”,而要將打亂的字母重新排列“Leonardo -da- Vinci! The -Mona Lisa!”(列昂納多·達·芬奇!蒙娜麗莎!)。 他并不是簡單的引用這些東西,而是在引用中做出了適當的改造。 虛虛實實,將部分史實與小說的虛構混雜起來,形成一種虛構的真實,所以才會讓天主教如臨大敵,也讓很多教徒不能分辨真假! 說實話,張楚對藝術這方面的事情根本不了解,對歐洲歷史也只停留在書本上,對天主教的了解僅限于在寫《少年派》的時候做過涉獵。 他想要將《達芬奇密碼》東方化,首先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讓主角成為中國人。 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負責解密整個過程,那他為什么不能是燕京大學的教授楊軒呢? 燕京大學也有符號學、宗教學方面的課程,甚至還有專門的宗教系,里面有很多教授都對歐洲歷史跟宗教有極深的了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