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別的書店很少有直接找出版社的,但翰林軒有張楚在背后,所以待遇比較特殊。 …… 百周年紀念講堂里面,安彌也看得是津津有味。 他很喜歡披頭士的這首歌曲,在他看來歌詞其實并不算什么,但意境卻十分一致。 小說里面女主角杜冉每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迷失在又寒又凍的森林深處,這種感覺偶爾也會出現在安彌身上。 當寧遠跟杜冉一同在街頭漫無目的行走是,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成長的創(chuàng)傷隱隱浮現,身旁洶涌而過的車流和喧鬧的聲音中帶著城市的氣息,周圍全部陌生的人群構成了空曠卻又擁擠的環(huán)境! 這部以現代都市為背景的小說,通過都市青年的愛情故事,勾勒出了豐富物質世界背后的沉重跟失落無助,安彌覺得這應該很受年輕讀者的歡迎。 顯然,這并非典型的青春愛情小說跟安彌預料當中的完全不一樣,里面的確也有狗血的成分,但關注點卻不是那么讓人厭惡。 抑郁癥、自殺的朋友、在兩位女性間搖擺,這些都是狗血的素材,但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卻根本沒讓人覺得在揮灑狗血,反而是多了一些心疼。 寧遠的大學生活主基調似乎根本沒有放在學習上面,完全是一個在都市中迷惘的青年,活到哪里是哪里,還成天抱怨人生無聊、孤獨、沒事兒做。 如果僅僅是他一個人如此,并不能說明問題。 可在小說里面的人物大多數都跟寧遠一個樣子,都是沒有目標的都市青年! 張楚不光是在語言風格上面下了功夫,在小說中還通過不同的寫法刻畫出了一系列豐富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些人的行為跟情感反映出了整個時代的特點。 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的年輕人,雖然接受著優(yōu)質的教育、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可是他們大多數出生在改革開放后的社會巨變時期,從童年到青年,整個社會經濟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雖然杜冉一直在努力掙扎,試圖打開自己封閉的世界,但由于封閉得太久,不得不在掙扎中放棄。 安彌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關于生與死的探討,這完全跟張楚的作品區(qū)分開來,絕不是同一個風格! 時間一點點流逝,不同房間的人都在慢慢翻閱著作品,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其余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