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針對不想加入到他勢力中,又想吃飽的人。 既然不想加入,那就去賣才能,沒才能總有力氣吧?力氣也沒有,那會不會織衣服,會不會燒火?總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計,讓自己吃飽。 第三種就是最簡單的施粥了。 既不想加入他的勢力,又不想干活,還想吃得飽,哪有這種好事? 可災民嘛,救濟還是要救的,這是個口碑形象問題。 但每天粥廠只會按時定量供給三碗稀飯,至于能不能吃飽,鬼才管你。 三種不同模式,災民們的選擇肯定不同,許多災民都在人教人員的宣傳下,登記注冊,加入了蘇啟勢力中,少部分災民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加入,選擇了干活來讓自己和家人吃飽。 當然也有一批既不想加入勢力,受那條條框框約束,又不想干活,又想吃飽的刁民,這些人還試圖帶頭挑事,可蘇啟專門派駐在粥廠中的士兵,教了這幫刁民做人,讓其領教什么叫人教鐵拳。 帶頭鬧事者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殺死,其余人等全部強制性進行勞動改造。 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手段下,讓災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接納他們,給他們施粥、治病的勢力,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溫和。 蘇啟此時正帶著幾名人教人員巡視各粥廠,調查了解每個粥廠的情況,好進行有需要的調整。 畢竟政策計謀再好,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總不能把騎兵調到深山中搞大規(guī)模沖鋒吧?那不符合實際。 這里是第三號粥廠,天氣晴朗,大約上午十點多。 蘇啟和幾名人教人員站在粥廠的一個角落里,遠看著一個人教成員在一個臺子上對一群災民宣傳他們的安置政策。 那是一個十九歲的男青年,第一批畢業(yè)的學生,蘇啟記得他的名字叫周陽,一個人如其名,陽光剛正的小伙兒。 周陽正在臺上喊道:“各位鄉(xiāng)親父老們,大家都靜一靜,靜一靜,現(xiàn)在聽我說,都聽我說……” 在周陽呼喊了幾遍后,災民們抬頭看向周陽,想看這個嘴上無毛的后生要說什么。 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新到的災民,不知道政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