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運河治理對濟州市來說是一個契機,一個徹底改變濟州面貌的契機。 老領導沒有完成的事業(yè),將在他手里完成。 他始終忘不了,老領導曾經語重心長的對他說的話,“明德,你趕上好時候了!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濟州市我就交給你了!你一定要把濟州市發(fā)展好! 這是你的責任,如果濟州發(fā)展不起來,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掉了隊,你我就是濟州市的罪人!” 想想老領導的履歷,林書記心頭一陣火熱。 老領導從塑料廠技術員一步步走上省委常委的領導崗位。 和自己的經歷何其相似。 也許正是這種相似的經歷,他才會得到老領導的青睞賞識。 也許自己也能借著老運河治理這股東風,重走老領導的路。 這是林書記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 他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起過。 “你回去,讓他們好好準備,不要心存僥幸,這次我會親自盯著,以保證招投標的公平公正公開,誰敢伸手,我剁誰的手! 如果他們這次中不了標,我會親自去那些企業(yè)做調研!”林書記面無表情的說道。 “是,書記,我一定把您的指示傳達到位!”沈其新擦擦額頭的汗,連聲答應著。 “不是傳達到位,是要落實到位! 你親自去盯著,張市長說的很對,這次老運河治理,對我們市的施工企業(yè)是一次挑戰(zhàn),也是一次機遇! 把握不住,你們就是企業(yè)的罪人! 我看余總他們公司搞得那個工地精細化管理很有意思! 你們可以借過來,好好研究研究! 改革,改機構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改變思想,改變管理模式!” “是,書記,我一定把您的指示落實到位! 我這就去找余總借《工地精細化管理》,然后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沈其新連忙保證著。 他可以不在乎張華的態(tài)度,只要不發(fā)生明面上的沖突,陰奉陽違什么的,都無所謂。 但是,他絕對不敢違背林書記的意思。 這是掌握著他仕途命運的人,更是一手把他提拔到現在位置上的老領導。 這只是一個插曲,張華和余慶陽都不知道,有人背后告他們的刁狀。 余慶陽在散會后,就來到張華家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