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常洵知道張成是鄭貴妃的人,他做什么事,鄭貴妃都會知道。 常洵也沒打算瞞著:“是肥皂,不過與胰子的用處差不多。” “不能做點(diǎn)別的嗎?做這種事……既勞累辛苦,又……為人所非議……”鄭貴妃看著常洵,滿臉求懇。 常洵緩緩抬頭,看向鄭貴妃。 站在鄭貴妃身旁的太監(jiān)龐保躬了躬身,笑瞇瞇的道:“殿下,這等雜務(wù),交給俾下們做便是,沒得臟了殿下的手。” 常洵想了想,作為皇子,做這些營生,自然會有非議。 但這并不是關(guān)鍵。 非議什么的,不管是鄭貴妃,還是朱常洵,身上都不少。 常洵擔(dān)心的,還是自己做的事觸犯某些忌諱,就像他無意中的一句話,卻導(dǎo)致了盧受的死一樣。 常洵緩緩道:“兒子身上從來不少非議,即便多了這樁事,怕是也不算什么吧?” 鄭貴妃心疼得直掉眼淚:“苦煞我的洵兒……” 常洵只能上前,抓住鄭貴妃的小手捏了捏:“母妃,孩兒不怕苦。太祖當(dāng)年篳路藍(lán)縷,轉(zhuǎn)戰(zhàn)南北,那才叫苦。便是相比母妃年少之時,孩兒現(xiàn)在錦衣玉食,衣食無憂,又有何苦來著?” “至于外廷的非議……” 常洵笑了笑:“待到慈慶宮成,太子冊立,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盯著我了。” 鄭貴妃臉色慘白:“那倒是好了,只怕……” 鄭貴妃欲言又止。 常洵也有些意外,鄭貴妃竟然說“倒是好了”。 作為“奪嫡”的關(guān)鍵人物,她這時應(yīng)該斥責(zé)常洵不思進(jìn)取,“長他人志氣”才對。 她竟然會說“倒是好了”。 “倒是好了”是什么意思? 是說“太子冊立”是好事,還是說外廷不再非議常洵這是一件好事? 難道說鄭貴妃并不想奪嫡? 但是這又說不通,總不能說鄭貴妃不想奪嫡,卻還有人逼著她奪嫡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