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贛南盧家-《斷五代》
第(1/3)頁
公元906年,經歷過安史之亂,又遭受了黃巢起義的大唐,終于分崩離析,天下藩鎮割據,群雄并起,世人有言:“天子雖在,然大唐不存了”
公元907年,一代梟雄,大唐相國,權傾天下的魏王朱溫終于露出獠牙,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曾經輝煌至極,留下過無盡傳奇的大唐自此滅亡,享國祚二百九十年。
同年,朱溫改國號梁,改元開平,定都開封,占中原大地,為天下第一霸主。
而隨著朱溫公然篡位,取締大唐后,天下更加亂了,隨后幾年晉,楚,吳,蜀等強大藩鎮一一以獨立王國自居,世間徹底進入了諸王混戰的時代,或者說進入了史書所言的五代十國的初期。
公元911年,占據贛南一帶數十年的鎮南軍留侯,世稱盧王的盧光稠病逝,其長子盧延昌繼位,
盧光稠,字茂熙,郛名十七郎,漢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將盧植的裔孫,天資聰穎,身材魁偉,相貌威嚴,聲如洪鐘,乃少有的奇男子。
唐光啟元年,盧光稠與姑表兄譚全播在南康縣石溪都聚眾起義,盧被推為統帥,譚為謀士。
當年正月,盧光稠占據虔州,自稱刺史。天復二年,占據韶州,遣其子盧延昌鎮守。
不久,又派其兄盧光睦攻占潮州,攬贛南三洲之地,威臨一方。
公元907年,嶺南節度使劉隱,派其弟劉巖領兵將盧光睦趕出潮州,隨以數萬精兵攻打虔州。
雖最終為譚全播用策擊敗,僥幸保住虔州,但盧光稠已然處境維艱,四面環敵,遂奏請梁帝朱溫,表示愿通道路、輸貢賦,臣屬大梁。
朱溫大喜準奏,在虔州設百勝軍監管,授盧光稠為防御使兼五嶺開通使,轄虔、韶二州及吉州,后又建鎮南軍,以光稠為留侯,并封其為王,世人稱“盧王”,自此贛南一代得到了大梁的庇護,北面藩鎮皆再不敢輕易騷擾,唯嶺南一地虎視眈眈。
王位是虛的,盧光稠自己很清楚,以他如今的兵力,人口,地位,根本沒有資格封王,因此他一直以鎮南軍節度使,兼虔州刺史的職位統轄兩州之地,并且禁止他人稱他為王。
盧光稠為人豁達大度,寬仁愛人,主政虔、韶等地二十多年,政績卓著,不但維修并擴建了虔州城,建造了郁孤臺,而且注意濟貧恤孤,輕賦薄斂,使久經戰亂的百姓得以短暫安居樂業,故領地內百姓和士兵對其皆感恩戴德。
然人命有盡是,盧光稠最終還是去了,他逝世的噩耗傳出后,人人悲慟,如喪考妣,哭泣之聲,充盈街巷,絡繹不絕。
而盧光稠在位的時候,麾下二州管理的妥妥當當,百姓愛戴,士兵敬服,就連大梁設立的百勝軍指揮使黎求,也要禮讓三分,尊敬以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原平市|
安顺市|
舞阳县|
左贡县|
湾仔区|
安宁市|
大悟县|
越西县|
鄱阳县|
兖州市|
安阳市|
土默特左旗|
成都市|
浦东新区|
马边|
绵阳市|
广饶县|
通城县|
鸡泽县|
东阿县|
开化县|
高尔夫|
凭祥市|
古丈县|
黄龙县|
玛沁县|
长丰县|
靖安县|
承德县|
南澳县|
昌图县|
宝坻区|
河南省|
屏山县|
绵竹市|
宁津县|
乐昌市|
宜章县|
临城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