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二章 格物致知-《我叫大丈夫》


    第(1/3)頁

    032

    在座的學(xué)子,除了沈郁以外,都是有過在書院跟從夫子求學(xué)的經(jīng)驗(yàn)的。

    與后世推崇的那套看似有教無類其實(shí)毫無重點(diǎn)的教育方式不同,這個時代,人們學(xué)習(xí)知識,講究的是個人體悟。

    先生是同一個先生,但學(xué)生要學(xué)會提問,而每個學(xué)生得到的回答,都是有所區(qū)別的,如此才能夠因材施教。

    并且,書院里也沒有什么考試制度,只有先生的提問,看你答得如何,再給出相應(yīng)的評語。

    顯然,這最后一關(guān),就等于是提前入了王門做了弟子,然后聽聽先生給自己提的問題究竟怎么回答。說白了跟后世的面試差不多,需要你的急智。

    而這,正是海瑞最看重沈郁的地方。

    唯一需要擔(dān)心的,是沈郁會不會腦子短路跟王陽明對著干,畢竟這家伙是屬輪子的,喜歡拐彎……

    王陽明沒讓他們等太久,開口問道:“格物當(dāng)作何解?”

    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偏偏幾千年來,中國人的智慧全都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打轉(zhuǎn),弄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論來探討這個出自《禮記·大學(xué)》里的命題。

    按照程朱理學(xué)的說法,格物就是要窮盡事物的原理,從而致知,開啟智慧;而王陽明的心學(xué)則認(rèn)為,格物就是正心,去除一切的心中不正,從而找到良知。

    不管哪種說法,在沈郁看來都相當(dāng)?shù)臒o語。

    事實(shí)上,儒家文化的局限也在于此。無論它多么正確,最后的格局相對于整個人類的歷史與發(fā)展而言,都太小,其最終目的都是要讓人沿著修齊治平的道路,成為一個道德上的完人,也就是所謂的圣人。

    朱熹也好,王陽明也好,都企圖通過各種手段來矯正人心,讓人人皆可為堯舜。

    扯淡!

    因此,當(dāng)王陽明提出這個問題后,沈郁立即答道:“格物者,探查事物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余江县| 长泰县| 林州市| 四会市| 惠来县| 普安县| 大化| 利津县| 普安县| 延安市| 武乡县| 南昌县| 兴国县| 务川| 来安县| 阳原县| 阿拉善盟| 尉犁县| 神池县| 曲阳县| 谢通门县| 桐乡市| 登封市| 永定县| 江陵县| 南昌市| 福安市| 梁山县| 长泰县| 黄梅县| 昌乐县| 鄱阳县| 高安市| 文登市| 罗源县| 龙门县| 长葛市| 宁安市| 和静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