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他們來了-《大唐圖書館》
第(1/3)頁
大唐貞觀四年的時候,唐滅東突厥,并全盤接收東突厥的地盤,從此大唐的最北方不再是云州長城,而是廣袤的大草原。
皇帝李二留下名將李績鎮守北方大草原。
跟以往的規矩不一樣,以往的時候,中原國家打下其他地盤之后,都是設置都護府,只轄制當地軍政,跟國內各州道的管理還不一樣,比如強漢滅匈奴,設置西域都護府,但是強漢衰落之后,都護府名存實亡,最終又被小國造反獨立。
歷史上的大唐極盛的時候,橫掃四方,同時建立了安西、安北、安南、安東、北庭、單于等六個都護府,就是為了管轄四周各個異族小國。
但是這一世的大唐可不一樣了,既然有了完美的治理方式,自然不會再用都護府了,直接規劃為自己的州道地盤。
李績根據東突厥的地理位置,在北方的大草原上花了兩年時間筑就了三座雄城,正北方向的北方城,正西方向的西平城,正東方向的東平城,三座城池呈正三角形分布在北方草原的正中心,也是為了加強草原的統治。
同時筑城方案是大唐一眾建筑大師做規劃,三座城池大小絲毫不亞于長安城,容納百萬軍民不成問題。
北方草原之所以都是游牧民族,不過是因為牧民必須逐草而居,人畜生存都需要有水源,所以不停地選擇水草豐茂的地區放牧是北方草原的生存習慣。
也因此除了草原王庭之外,基本在草原上是不筑城的,就算是當年東突厥頡利的王庭,也不過是一大堆營帳罷了,也沒有壘土為城。
如今大唐想要筑城固守,第一件需要解決的就是水源問題,好在這個年代的草原生態保持的非常好,絲毫沒有沙漠化,也根本不缺水,大唐筑城之前,選擇適宜的地方人工打井,好多地方十米之下就是水源,最深的地方三十米深也能出水。
水源問題一解決,筑城聚民再不是問題,為了這三座北方雄城的建設,大唐國內一半的大商家這兩年都在不停的往北方流通各種物資,這才有了今日的三座堅固大城。
四個月前,接到大唐皇帝命令,草原百姓入城貓冬,這是嚴令,距離長城五百里以內的百姓,全部退入長城之內安排遷居,長城以北五百里之外的百姓,全都收縮到三座主城,如有不遵者,將被視為叛出大唐,從此將會遭到驅逐。
草原百姓世代都跟草原住在一起,許多人根本住不慣城里,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對大唐城里人生活的向往和羨慕,現在有朝廷鼓勵入城居住,包攬一切生活資源,如此好事哪里去找?所以搬遷事宜倒也十分順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海安县|
乌苏市|
象州县|
蒙阴县|
施甸县|
衡南县|
安平县|
洛宁县|
汉源县|
陵川县|
安徽省|
灌阳县|
昌吉市|
阿荣旗|
台安县|
东山县|
广水市|
福清市|
焦作市|
抚州市|
鹤峰县|
会昌县|
永泰县|
如东县|
南木林县|
木里|
夏河县|
玉田县|
清涧县|
会同县|
临海市|
阿巴嘎旗|
西丰县|
乐山市|
安陆市|
浮山县|
泸定县|
通化市|
兴宁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