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陸已經上道,張伯倫和茅一升都不在操心張陸。 話題又轉回到了女兵們的身上。 畢竟火鳳凰不能只靠張陸一個人,女兵們沒有成長起來,火鳳凰就不可能成為最強的第五類突擊隊。 茅一升道:“學以致用的時候到了,我和老師逼她們看著這么多書,應該多少都有點收獲,懂得所有的大自然規則。” “這里面的襲殺,陷阱,槍械,人類寶貴的戰爭卷宗,都是無形的財富?!? “如果火鳳凰等人,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那么潛力就會激發,理論和時間高度融合?!? 張伯倫搖頭,道:“沒有那么簡單,光是烏江,就有1037公里長。” “想要快,想要爭分奪秒,就必須懂得如何隱藏殺機,進入第六類偽裝。” “否則,我也不敢保證水流里面有沒有鱷魚,或者其他兇猛的禽類?!? 烏江流域,乃是長江的支流。 整個烏江水系呈羽狀分布,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于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于世,號稱“天險”。 這一關,可謂是火鳳凰重走長征路第一道天險,渡不過去,考核提前結束。 而此時,張陸已經踏入了貴州境內,進入了烏江。 站在了半山腰,看著奔流向海的湍急江水,兩岸峽谷奇峻,猿聲陣陣。 風景是好,卻對于他們要渡江的人來說,那就是天險,飛鳥難渡。 “當年紅軍也是在此強渡烏江!” 張陸曾經看過強渡烏江的卷宗,1935年1月1日,朱元帥電令紅軍各部,強渡烏江。 1月3日9時,紅軍在江界河發起猛烈攻勢,擊潰江防黔軍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團,強渡烏江成功。 那個年代,沒有大型船只,沒有現代架設浮橋器械,只能靠扎筏強渡。 哪怕時隔多年,站在這里,張陸耳畔隱隱響起一道道沖鋒的聲音。 這一戰究竟犧牲了多少紅軍戰士,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 但強渡烏江天險,單靠扎筏強渡,而且對岸還有敵軍,其難度可想而知。 那是一名名紅軍戰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 張陸平復了一下內心,腦波預警,掃向了下方的滾滾烏江。 嗡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