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仲景為什么直言無忌?可能和他的性格有關,也可能是他怨念的確很大,這些孫策都不在乎,殺了他的家人——雖然不是他親手殺的,但總是他出的主意——又要他治病,讓他發兩句牢騷也是應該的。他在乎的是張仲景背后的那些人,如果任由這種情緒發酵,遲早會釀成大禍。 總體來說,張仲景能夠為他們療傷,足以說明他不僅秉承醫德,是一個有底線的人,更是一個明事理的人,知道形勢危險,不能玉石俱焚。換一個人不給你下毒就不錯了,還給你療傷。 跟一個講道理的人講道理,總比和一群人講道理好,況且經過張仲景傳話,也能在無形中弱化沖突,不至于一下子談崩了。就中間人這個角色,張仲景無疑是他能找到的最合適的人,比閻象、楊弘還要好。說實話,閻象還好說,就楊弘那見識,那脾氣,孫策真不相信他能把事情辦成。 除此之外,張仲景的醫者身份還有一個天然的便利。因為要冶病救人,他們比喜歡空談三代、動輒復古的儒家更理性。所以儒家治國往往越治越糟,但中醫卻能實實在在地治病治人,別看他的理論不外乎陰陽五行,和儒家如出一轍。 “天分五行,人有五肢,以人喻國,天子為元首,公卿士大夫為臂膀,百姓萬民為雙腿,可乎?” 張仲景點點頭。“差可比擬。” 孫策笑笑。他知道張仲景不會反對。中醫的思維就是類比思維,雖然后人被人斥為荒謬,但對于傳統醫學來講,這卻是容易理解的方法,不惟中醫如此,幾乎所有的文化概莫如是,沒有反而不正常。 “元首可視可聞可思,高瞻遠矚,洞察陰陽,方能明辨是非,趨利避害。臂膀既要有力量,又要與元首相配,心手相應,方能做事。雙腿需強健穩固,方能立身堅定。雖是一體,要求卻不盡相同。” 張仲景再次點頭表示贊同。 “除了各司其職之外,還要互相配合,互相扶持。人初生之時,雙腿無力,常常需要雙手相助,宛如四足同行。人老了,又需要手扶拐仗以助穩定,否則難免有傾倒之憂。正比如高皇帝初有天下,百姓窮困潦倒,需要公卿士大夫協助天子治理天下,引導百姓開荒墾地,疏浚水利,恢復民生。大漢四百年,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百姓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同樣需要士大夫出言獻計,施粥賑濟,共度難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