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更加擔心。時間拖得越久,對袁紹越不利。 周瑜一直站在一旁,此刻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伯求先生,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可以嗎?” 何颙的眼皮跳了跳,緩緩地吸了一口氣,屏息片刻,又慢慢的吐了出來。他抬起眼皮,打量著周瑜。周瑜與孫策一樣年輕,但他們不是同一類人。周瑜出身世家,他不僅是士人,而且是士人中的佼佼者。他說話的份量絕不低于辛毗、荀攸等人。 “將軍有什么話,直說無妨?!? “先生一生奔走,為的是天下蒼生,還是袁氏?” 何颙眉心微微蹙起。他撫著干枯的胡須,沉吟半晌,卻沒有說話。 周瑜接著說道:“就算先生是為袁氏也不矛盾,孫將軍繼承袁將軍遺志,說起來也是袁氏一脈。他與袁本初并無深仇大恨,只不過用的方法不同而已。天下大道萬千,條條可通洛陽,何必一定要從鄴城出發?多一種嘗試,就多一點成功的機會,為什么不能彼此相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算孫將軍的做法有不妥之處,甚至最后失敗了,也是一種可貴的實踐,可供袁本初將來施政借鑒。先生以為然否?” 何颙眼神微閃,心中有所觸動,胸中的煩悶也不知不覺的淡了幾分。周瑜說得對,孫策未必就有和袁紹爭天下的心思,他和袁紹的沖突其實來自于袁術與袁紹的沖突,說白了還是袁氏內部之爭,幾次沖突也都是袁紹主動挑起的,袁術只是被迫反擊而已。 何颙抬起眼皮,看向周瑜。周瑜是孫策最信任的將領,他絕不會隨便說話,很可能是代表孫策的意思。袁術已經死了,孫家父子無枝可依,朝廷又不肯承認他們,他們處境困難,自顧不暇,如果袁紹愿意化干戈為玉帛,未嘗不是一件兩全齊美的事。 至少不用做敵人。 “周郎所言甚是,不愧是周平孫(周榮)之子孫,傳承有自。周家有你這樣的后生,家業可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