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熹平五年生人,十八。” 孫策點點頭。“那我癡長一歲。沈君,我為你介紹幾個同齡英俊。”他叫過楊修、馬超。“這位是弘家楊家的子弟,司徒楊公的嫡子,楊修楊德祖,文章寫得非常好。這位是扶風馬家子弟,馬超馬孟起,伏波將軍后人,武功一流。他們都與我同年,熹平四年生人,以后可以多親近親近。” 沈友看了看陸康,心中狐疑。孫策這是什么意思?他在吳郡號稱三妙,孫策一下子拉出兩個人來,一個文章寫得非常好,一個武功一流,這是要挑戰嗎? 陸康也有點不高興。他好心向孫策推薦人才,孫策這么做,等于不給他面子。 “將軍,你這是……” 孫策笑著擺擺手,示意陸康不要著急。“沈君別誤會啊,我并無他意。陸公是我敬佩的人,他能推薦沈君來見,是我的榮幸。說實話,我也是吳郡人,平時沒少被他們欺負,早就想報仇了,只是自己沒這本事。今日想請沈君一展才學,幫我教訓教訓他們,讓他知道我們吳越之地也是有人才的。” 沈友將信將疑。這應該是孫策的面試。不過吳越之地不為人重視也是事實,這兩人一個出自四世三公的弘家楊家,一個出自世代貴勛的扶風馬家,看不起吳越人也不奇怪。孫策是武夫,最多能和馬超較量武藝,和楊修比文才肯定要吃虧。身為吳郡人,他當仁不讓,必須為吳越正名。 沈友向楊修拱手施禮。“請指教。” 楊修很郁悶。前幾天剛剛被孫策大庭廣眾之下嘲諷沒文化,今天又被孫策推出來當刀使,這些吳郡人怎么這么討厭?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讓你們這些蠻夷看看究竟是誰沒文化。 “不敢,請指教。” “楊君第一次來吳郡嗎?” “第一次來。” “對我吳地風光感覺如何,可有詩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