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策和馬超、徐盛等人聊了很久。他要尋找一個最合適的伏擊時間、地點,首先要考慮雙方的體力。文丑每人有一匹備馬,他有兩匹,時間越長,對他越有利。但他又趕時間,必須搶在過湖陸之前干掉文丑,等過了湖陸,他就沒有充裕的時間。一旦袁譚或者曹昂收到消息,趕來增援,他必敗無疑。 當然還要有一個好的地點。兩百對兩千,以一當十,風險極高,他必須盡可能地利用所有因素削弱文丑的實力,為突擊創造機會。要么不打,要打就必須勝,而且是速勝,否則損失過大,他同樣承受不起。 實力不足,只能算筋算骨,將每一個可能的變化都考慮在內。 徐盛等人還好說,馬超很快就不耐煩了,找了個理由,到一旁和騎士比武去了。孫策也沒說什么,馬超天性如此,他同樣是憑天賦作戰的,勉強不來。 “將軍是擔心損失太大嗎?”徐盛在孫策面對蹲下,壓低了聲音說道。 孫策瞅瞅他,嘿嘿一笑。“就這么點家當,輸不起啊。” 徐盛轉著眼珠。孫策說道:“有什么話就說,別思前想后的。” “喏。將軍,你知道戰馬和普通的馱馬有什么區別嗎?” 孫策愣了一下。他還真沒注意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從來沒有機會擁有大量的馱馬,就算有,也不需要他去照顧。他重新打量著徐盛,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徐盛在歷史上以勇氣著稱,但他并不是匹夫之勇。他善于用計,而且多次以少勝多,是個智勇雙全的角色。作為一個瑯琊籍將領,他能在以江淮、吳會為主的孫吳政權中能熬出頭,靠的不是人脈,而是真本事。 他倒是和諸葛瑾同郡,但諸葛瑾是個明哲保身的人,又一直向江淮系靠攏,未必會替他說話。 “文向,你說說看。” “馱馬喂養不如戰馬精細,體力有所不足。訓練也沒有戰馬那么嚴格,無法像戰馬一樣做到令行禁止,在高速沖鋒的時候常常會受驚。我聽說騎兵沖鋒作戰時,為了防止馱馬受驚干擾陣勢,通常都會將馱馬單獨放在一邊,由專人看守。不過我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騎兵大戰,不知道具體情況是什么樣,假如真是這樣,兩千匹馱馬又需要多少人看守?” 孫策微微頜首。這是一個他沒有考慮過的問題。如果看守馱馬的人很多,交戰的時候他要面對的敵人就不足兩千,取勝的機會更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人就成了變相的預備役,很可能在他以為占了上風的時候投入戰斗,給他致命一擊。 “文向,你打探情況的時候可以留心觀察,到時候一并回報,細節越多越好。”孫策喝一口水。“魔鬼藏在細節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