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楊彪應了一聲,轉過身,沿著來路,慢慢地往回走。張纮走了,但楊彪卻輕松不起來。相比之下,他甚至覺得張纮在這兒的時候還能輕松一點,畢竟還有談的余地。如今張纮走了,決定已經不可更改,他能做的就是將孫策的要求傳到長安,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長安能接受孫策的要求嗎?他覺得不可能。承認孫策統治五州的現實可以,給他合適的名份卻難,這無異于宣布放棄五州。這五州之中,荊豫青徐都是富庶之地,揚州在孫策的治理下也正在迅追趕中,五州戶口、賦稅占全國大半,放棄五州,朝廷就像一個人被割去腹部,只剩下骨架。如果考慮到兗州已殘,冀州又被袁譚控制,朝廷手中只剩下一個益州,想和孫策抗衡,甚至收復失地,可能性太小了。 但楊彪也想不出朝廷有什么破解的辦法。孫策沒有進攻的實力,防守卻是綽綽有余。朝廷如果主動起進攻,除了撕破臉,雙方大打出手之外,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孫策也許會有損失,但朝廷肯定撿不到便宜,撿便宜的只會是其他人。 “德祖,如果……我是說如果,你為天子謀劃,如何破局?” 楊修看了楊彪一眼,無聲地笑了。自從在柴桑接到楊彪,父子重逢,楊彪從來沒有問過類似的話。他們之間有個默契,他為孫策效勞,楊彪為朝廷效命,公私分明,互不牽涉。此刻楊彪問他這句話,可見是真的無計可施了。 楊彪話出了口,又覺得不安。“如果你不想答,那就算了。” “無妨。”楊修笑道:“孫將軍大度,就算他知道了也不會說什么的。不過,我的答案未必就是父親希望聽的,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你說吧,出于你口,入于我耳。” 楊修點點頭,又向前走了幾步才緩緩說道:“如果我為朝廷謀劃,無非有兩個選擇:順應天命,或者孤注一擲。” “怎么說?” “順應天命,就是承認炎漢火德已盡的現實,去天子號,行禪讓之禮,效三代故事。孫將軍非好殺之人,他不會趕盡殺絕,一定會給劉氏留一席之地。至于留多少,那就是要看怎么談了,以我之見,關中不可能,漢中卻是有可能的。” 楊彪沉吟片刻。“那孤注一擲呢?” “孤注一擲,就是不認命,和孫將軍決一死戰。孫將軍有百般優勢,卻有一項劣勢,就算有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那就是戰馬。如果朝廷控制涼州,集結幽并涼三州士馬,從西北兩個方向起攻擊,先取冀州,再攻中原,未必就沒有取勝的機會。中原富庶,但中原無險可守,一旦大批騎兵突入中原,即使孫將軍善戰,勝負依然難料。只不過朝廷也許能擊敗孫將軍,卻無法徹底戰勝孫將軍,孫將軍一旦退守江東,坐斷東南,依然有卷土重來的機會。只是這樣一來,中原必然涂炭,朝廷能得地,未必能得人,父親希望這樣嗎?” 楊彪沉默不語。 過了片刻,楊修又追問了一句:“父親,憑心而論,孫將軍和天子相比較,你覺得誰更適合做天下之主?誰更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楊彪的臉扭曲了兩下,掙扎道:“我……不知道。” 請記住本書域名:。妙書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