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萌芽-《三國小霸王》
第(1/3)頁
來的是諸葛亮,但司馬徽沒見過諸葛亮。以司馬徽的脾氣,也沒必要明明認識諸葛亮卻裝作不認識,故作驚人之語,自抬身價。
“何以見得?”
“九征合度,五行平衡,此乃內外雙修之相。得乎時運,出將入將不足夸,內圣外王亦可期也。”
孫策哈哈一笑。“先生,你跟他有仇啊?我的心眼可沒你想象的那么大。”
“大王是口中無道,心中有道。”
孫策含笑不語。道家、佛家都一個德性,不喜歡好好說話,喜歡神秘兮兮地讓人自己悟。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司馬徽有點門道,諸葛亮的確是個奇才,出將入相是被歷史證明的,還是在時運不濟的情況下。如果運氣好一點,內圣不敢說,外王是信手拈來,只要他想。
諸葛亮走到面前,躬身施禮。“大王。”又向司馬徽致意。“瑯琊諸葛亮,見過水鏡先生。”
司馬徽頜首致意,站起身,負著手,慢慢的走了。諸葛亮拱著手,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水鏡先生走遠了,這才不動聲色的吁了一口氣,轉過身,看著孫策。
“你認識他?”孫策將釣鉤穿上餌,重新甩入水中。
“聽很多人說過。”諸葛亮站在一旁,不緊不慢地說道:“水鏡先生這幾年在汝潁很有影響力,不亞于許劭當年。我這次經過潁川,幾次聽人提起他。”
孫策有些意外。司馬徽到襄陽已經有三四年了,怎么在汝潁的影響力更大?“都怎么說他?”
“淡泊名利,全性養真。以赤子之心,行君子之事。”
孫策品咂了一番,也說不上好壞。他對人物品鑒這一套一向不怎么感冒,也不怎么在行。諸葛亮說的這幾句話的字面意思他都懂,但背后有沒有什么其他意思,他還真看不出來。讀書人喜歡春秋筆法,用字很多講究,一字褒貶,不是對經學研究很深的人不太容易理解。
“你怎么看?”
諸葛亮沉吟了片刻。“如果真能如莊周獨善其身,未嘗不可。只怕有些人以為這是仕途捷徑,沽名釣譽,反而助長了虛偽習氣。黃子艾絕非孤例。”
孫策很意外。諸葛亮最近是不是寫政論太累了,腦子里這根弦繃得很緊啊。他說得倒是沒錯,讀書人走終南捷徑是常有的事,以前有,現在有,將來也有。先高蹈其行,成就名聲,然后再借名入仕,這樣的人在漢末很常見,黃子艾就是其中一例。只不過他城府不夠,一聽說可以和袁家結婚姻,立刻回家休妻,結果又遇到了夏侯氏這樣的猛妻,身敗名裂。
“你是不是聽到什么風聲了?說來聽聽。”孫策指指剛才司馬徽坐的胡座,示意諸葛亮坐下說話。
諸葛亮坐了下來,雙手擺在膝蓋上。他說了一些見聞,主要與汝潁士人有關。最近幾個月在汝南主持報刊發行,引導輿論,他與汝潁士子的接觸很多。汝潁讀書人很多,但汝潁讀書人的心態卻有些保守,包括那些在郡縣任職的人。他們還停留在以經學入仕的思維中,對木學堂、本草堂多有排斥,不愿意從事實務。也因為如此,他們的仕途大多不太順利,多有怨言,對司馬徽這種能順利接觸到孫策的隱士自然有很多美好的想象。在汝潁士子的口中,司馬徽已經是孫策倚重的心腹、帝王師。要想作官,按部就班的升遷是不行的,就要像司馬徽一樣,先養名,引起權貴的注意,然后才有可能平步青云。
孫策哭笑不得。豫州是他下功夫最多的地域,前后幾次清洗,總算把世家制服了,沒想到形勢還是如此不容樂觀。改革制度容易,改革人心難,任重而道遠。
“你對此有什么建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无棣县|
客服|
白朗县|
南城县|
平原县|
巴青县|
颍上县|
东方市|
本溪市|
铁力市|
余姚市|
得荣县|
旬阳县|
苗栗县|
辽中县|
阜宁县|
麻城市|
丰宁|
和田县|
益阳市|
海口市|
商河县|
吉安县|
兰考县|
康保县|
宜章县|
长垣县|
马龙县|
克什克腾旗|
宾川县|
长治县|
灌阳县|
读书|
迭部县|
安西县|
曲阳县|
中方县|
洞头县|
平湖市|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