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7章 臨陣換將-《三國小霸王》
第(1/3)頁
孫翊出兵一年多,潘濬與蔣欽便是不可或缺的大將,或為前鋒,或為后拒。進攻益州,蔣欽便成了鐵打不動的前鋒,破于禁,取江陽,接連建功,威名日盛。
潘濬卻連一點油水都沒撈著。
要說不著急,那是騙人的。
不過潘濬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無論是經(jīng)驗還是資歷,都無法與蔣欽相提并論。與蔣欽爭功無疑是自討沒趣。對孫翊來說,益州之戰(zhàn)就是練手,將來出征海外,天地廣闊,作戰(zhàn)的機會很多,不可因小失大。
所以,他一直很安靜地接受命令,盡可能將每一次任務(wù)都完成得盡善盡美,讓孫翊沒有后顧之憂。
這一次,孫翊前往符節(jié),進攻夏侯惇,就將留守江陽的任務(wù)交給了他。
戰(zhàn)船數(shù)量有限,絕大部分都被孫翊帶走了,潘濬手里只有幾十條民船,自然無法在江面上與孟達交戰(zhàn)。不過江陽(今四川瀘州市)地處貴州、益州交界,有不少山地,長江兩岸都是山,水就山勢,接連拐了好幾道彎,江陽城外正是江面最窄之處。
潘濬理所當(dāng)然地在長江兩岸架起了拋石機和重弩。
剛剛分到了土地的江陽百姓熱情高漲,積極為吳軍提供協(xié)助,男子構(gòu)建陣地,運送物資,女子為將士洗衣、做飯,以便吳軍將士能安心作戰(zhàn),擊退來敵。
他們都清楚,曹操是依靠世家支持的,如果曹操勝了,以王安為首的四姓八族肯定會翻臉,不僅會將土地奪回去,說不定還會加倍報復(fù)。
有了百姓幫助,數(shù)日之內(nèi),潘濬就在長江兩岸完成了部署,在江面上架起了幾道浮橋,嚴(yán)陣以待。
孟達本無死戰(zhàn)之意,見潘濬守得嚴(yán)密,立刻下令停止前進,命人向曹仁報告,同時不緊不慢地在南岸立陣,試探性進攻南岸的吳軍陣地。
潘濬沒給他留面子,迎頭痛擊,殺死殺傷近百人。
孟達識相的收兵回營,緊守營柵。他知道潘濬求戰(zhàn)之意甚濃,不想成為潘濬功勞簿上的一筆戰(zhàn)功。
曹仁收到孟達的消息后,率部趕來,查看了形勢后,決定利用自己的兵力優(yōu)勢,同時進攻南北兩岸。孟達進攻江南的吳軍陣地,他本人則進攻江北的吳軍大營,力爭盡快收復(fù)江陽,增援夏侯惇。
救兵如救火,曹仁顧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發(fā)動了攻擊。
潘濬據(jù)守陣地,寸步不讓。
——
夏侯惇心急如焚。
吳軍三面來襲,他分身乏術(shù)。
楊洪趕到后,向夏侯惇匯報了江陽失守的經(jīng)過,以及諸葛亮與他會面的事,一五一十,原封不動。夏侯惇聽了,更是頭大。吳軍來勢洶洶,連談判都不想談,一旦遭遇,必然是一場惡戰(zhàn)。
從雁嶺、江陽兩次戰(zhàn)斗可以想見,吳軍的戰(zhàn)斗力極中,非蜀軍可敵,符節(jié)縣城比江陽強不到哪兒去,怕是守不住。
左右權(quán)衡之下,他決定放棄符節(jié),收縮兵力,退守江州。
江州(今重慶市)是益州東部門戶,是平原與山地的轉(zhuǎn)換處。江州向東,以山地為主。江州向西,則以平原、丘陵為主。曹操在魚復(fù)作戰(zhàn),一旦江州失守,曹操就被封在了山區(qū),再無回旋余地。
黃忠正在率部趕來,江州是必爭之地。相較于江陽、符節(jié),江州的城池要堅固得多,更利于堅守。
夏侯惇退守江州,婁關(guān)就成了孤城,腹背受敵,旋即告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泗水县|
嘉荫县|
丰顺县|
繁昌县|
得荣县|
临高县|
尖扎县|
南宁市|
江华|
泸水县|
沈丘县|
隆化县|
固始县|
嘉峪关市|
二连浩特市|
仁怀市|
安乡县|
嘉荫县|
肥城市|
西峡县|
朝阳县|
柳州市|
南漳县|
金阳县|
岗巴县|
林甸县|
嘉善县|
汤阴县|
姚安县|
塔城市|
航空|
托里县|
阿拉善左旗|
分宜县|
敖汉旗|
中山市|
乃东县|
洛阳市|
阿克苏市|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