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蘇廚》


    第(3/3)頁

    為什么呢?因為農人其它負擔太重了。

    一夫四十畝,一年種得一年之食,蘇油將之稱為“溫飽線”。

    國家負擔沉重的原因,就是溫飽線下的人口,太多了。

    而且越來越多的農人,因為兼并失去土地,只能靠租種生存。

    租地利息,青黃不接,遭遇饑荒的時候,高達收益的八成,一般年景,是收益的對半,立刻將農人從“溫飽線”打壓到“饑餓線”上。

    呂惠卿曾和趙頊談及自家的收益:“蘇州,臣等皆有田在,彼一貫錢典得一畝,歲收米四五六斗。然常有拖欠。如兩歲一收,上田得米三斗,斗五十錢,不過百五十錢。”

    這就是蘇油來到大宋后,看不起田地收益的原因,可龍里蘇家兩百畝地公田到現在也沒有增加。

    不過對于其他人來說就不是如此了,一畝放租收百五十錢,那我們搞個幾千上萬畝不就妥了嗎?

    呂惠卿的話在皇帝面前肯定打了埋伏,而且故意回避了事情的本質。

    事情的本質是,宋代土地兩貫一畝,一貫錢又能典出去,加上上層官員們的高薪,兼并起來實在是太輕松了!

    蘇油將這個問題歸結為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就還是用經濟方法來解決。

    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土地更不值錢,讓兼并土地不掙錢!

    種地是需要人力的,人力是需要成本的。

    渭北,大量的耕地被攜裹回陜西的夏人開墾了出來,他們本來就是河套平原上的農夫,同樣面臨著上層統治集團的殘酷壓榨。

    有了先進的測量方式和開墾模式,鎮戎軍,德順軍,渭州北部,出現了大量的可耕土地。

    蘇油設計的家庭式立體耕作套養農業模式,固然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增加了副食品種類,以及禽畜產量。

    但是無疑的,大大增加了單位土地面積的平均人力成本。

    這就是精耕細作。

    對于小戶來說,這絕對是巨大的福音,但是對于大地主們來說,這無異于一場災難。

    這是一種巧妙而隱晦的劫富濟貧。

    加上各地農業技術的提高,苜蓿的種植,棚養的推廣,養雞養鴨養魚的興起,果樹的種植,各種肥料的使用,以前的僅夠養一丁的四十畝地,如今可以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陜西北部開發,到現在已經得田五萬傾,結合科學耕作方法,可以解決十二萬戶貧困家庭的溫飽問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若尔盖县| 乌拉特后旗| 芦山县| 高州市| 禹城市| 长宁区| 姜堰市| 连州市| 阳谷县| 德令哈市| 息烽县| 靖宇县| 泾阳县| 贵南县| 嘉义县| 广宁县| 华容县| 临澧县| 高邑县| 旺苍县| 全州县| 冷水江市| 长岭县| 松滋市| 武川县| 水城县| 鄄城县| 汝城县| 广汉市| 沅陵县| 玉门市| 甘孜县| 金平| 杭锦旗| 蓝田县| 巴青县| 保靖县| 环江| 泽库县| 同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