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蘇廚》
第(2/3)頁
經過大規模人口普查,陜西如今僅有七十萬戶,人口三百萬,相比頂峰時期一百多萬戶,四百多萬人口,幾十年來損失相當巨大。
因為貧困家庭,一家基本就一丁三口,或者兩丁五口,所以這項宏大的人口遷移項目,將能解決陜西六分之一戶人口的吃飯問題。
為了鼓勵這部分人口多生產多生育,增加陜北的人口厚度,增加抵抗西夏的綜合實力,蘇油又上了一道奏章。
宋代稅制,分了丁銀和田賦,田賦過丁銀,則交田賦,丁銀過田賦,則交丁銀。
如今陜西土地丈量已經完成,大量的隱戶流民被清理了出來,渭北一期移民扶貧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土地開正在繼續進行。
朝廷的保甲法,青苗法,經過陜西地區當地士紳們的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做了一些改良嘗試,如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種大好局面下,建議中書再接再厲,同意我們將改變陜西經濟局面的觸角,繼續向上延伸——將陜西的丁銀,折算到田畝之中,按田畝收取,不在按丁繳納,以刺激陜西產生更多的人口。
以陜西丁口最繁榮時期,一百二十萬丁為上限,以十年為期,爭取增長到此數。
與之相應的,陜西路賦稅到時候也同樣會增長到此數,不過不再是來自丁銀,而是來自田租,來自其它方面。
蘇油重點提到,各地都有一種極傷天和的做法——“民生子必納添丁錢,歲額百萬,民貧無以輸官,故生子皆溺死。”
凡丁稅太重的地區,都存在殺嬰之風,這件事情實在與大宋宣傳的仁政南轅北轍,既然陜西現在有了實施舍良法的基礎,完全可以實施起來。
舍丁稅地,在唐代就有部分官員進行嘗試,在如今北宋的蘇州,荊湖,也有官員也在摸索攤丁入畝。
它的前提,是政府必須完全掌握土地丈量統計數據,避免隱田的出現,同時,還要避免過多的免稅田畝的出現。
稅制,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摸索了很久,無論宋,明,清,都出現過很多問題,直到“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這兩條確定后,兼并雖然依舊盛行,但是已經不能影響到封建國家最重要的稅收——農稅了。
從此后,國家有錢了,這才是穩定的基礎。
上億兩白銀都說賠就能賠,相比之下,幾十萬貫歲幣,連毛都算不上。
此舉在明清施行,阻力非常巨大,因為明代國策是讀書人免稅,導致大量投效式兼并的生,大地主完全享受免稅帶來的大福利,最后國家負擔全部落到抗風險能力很小的自耕農身上,最后自耕農比例越來越少,國家破產。
清代初期也是如此。
如今的陜西,阻力小得多。
先,北宋讀書人沒有免稅的說法,只有官員才有。
其次,官員免稅田畝有明確規定,雖然多占土地照樣免稅的現象非常普遍,但那畢竟是沒有法理依據的。
第三,最有利的一點,宋代商稅比例相當大,政府鼓勵工商,甚至鼓勵大宗海貿。
官員升遷,攜帶土產進京販賣都是常態,以前在大相國寺,如今在萬貨集,甚至還開辟有專門場地給他們干這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伊吾县|
宜兴市|
平果县|
宝坻区|
颍上县|
汕头市|
丰都县|
驻马店市|
贺州市|
来宾市|
泾源县|
宜川县|
纳雍县|
克拉玛依市|
宜都市|
博爱县|
三明市|
弥勒县|
石阡县|
英德市|
洮南市|
朔州市|
元朗区|
苍溪县|
遂川县|
廊坊市|
安多县|
瑞安市|
和平县|
汾西县|
三台县|
抚顺县|
南安市|
广西|
庆元县|
含山县|
信阳市|
门源|
和顺县|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