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蘇廚》


    第(1/3)頁

    第六百七十五章忠烈祠

    “故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后,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如今被圈養慣了的這幫子人,要放出去適應自力更生的生活,還得訓練之后才行。

    等到這幫人學會了修路造城,荊湖那邊經過展,建筑需求又該起來了。

    雖然大宋如今利好連連,但是兩浙路的水災,還是讓人揪心。

    于是王安石命呂惠卿判軍器監,讓沈括辟官,相度兩浙水利。

    趙頊問王安石:“此事一定能成嗎?”

    王安石說道:“沈括乃士人,習知其利害,性亦謹密,應該不會妄舉。”

    趙頊心有余悸:“事當審計,不要再像郟亶那般妄作,最后中道而止,為害不小。”

    這種說法,對郟亶其實有些不公平。

    這人是如王韶一般的人物,不過兩人一重軍事,一重農事。

    出生于農家,自幼酷愛讀書,識度不凡,嘉祐二年考中進士,授睦州團練推官,知杭州于潛縣。

    然而和王韶一樣,他沒有去上任,終日跋涉于野外,從事農田水利的考察和研究,深究古人治水之跡。

    實地考查了太湖地區治水的歷史,考察了太湖周邊二百六十多條河流,結合自己治水的親身體會和設想,撰寫成了《吳門水利書》四卷。

    熙寧三年,朝廷詔書天下,征集理財省費,興利除弊的良策。

    此時,郟亶已任廣東機宜文字,建議治理蘇州水田,認為“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莫過于蘇州。”

    并指出了營田必須和治水相結合,“辨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跡。”向朝廷獻上《蘇州水利六失六得》和《治田利害七事》,分析“蘇州五縣,號為水田,其實昆山之東,接于海之岡隴。其地東高而西下,常熟之北,接于江之淤沙,其地皆北高而南下。”

    “是二處皆謂之高田。而其昆山岡身之西,抵于常州之境,僅一百五十里,常熟之南,抵于湖秀之境,僅二百余里,其地低下,皆謂之水田。”“驅低田之水盡入于淞江,而使江流湍急。”既可沖刷河床,又可加排水,最后化澤為田。

    應當說,分析和論述都是相當精辟的。

    王安石大為賞識,任命其為司農寺丞,提舉興修兩浙水利。

    結果水利未成,水害已至,兩浙路生洪災,之前的工役廢于一旦,郟亶被罷免。

    蘇油知道后,讓四通商號將他接到昆山,繼續實踐其治水理論,而且給他配備了專業地理測繪小組,總之一句話,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打造那片價值洼地。

    郟亶感激不盡,在太倉重起爐灶,取名為“大泗瀼”,開圩崖、溝澮,場圃,大搞水利開。

    沈括搖頭嘆息:“天不時,人不和,郟亶也是夠倒霉的。其理論其實沒有大錯,不過浙西諸州水患,久不疏障,堤防川瀆,多皆堙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广宗县| 绵阳市| 淮阳县| 甘肃省| 德安县| 五指山市| 哈尔滨市| 金门县| 肇州县| 海丰县| 朝阳县| 河北区| 清流县| 寿光市| 柘荣县| 双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修文县| 湛江市| 双牌县| 永善县| 随州市| 上饶县| 鸡泽县| 班玛县| 囊谦县| 翁牛特旗| 民勤县| 武功县| 武义县| 林芝县| 九江县| 黄平县| 龙江县| 疏勒县| 鹰潭市| 米易县| 察哈| 荆门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