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蘇廚》


    第(1/3)頁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發展路線

    除此以外,干渠有了,沿途的支渠和蓄水設施也要同步修建起來,除了提供交通運輸,還得如都江堰那樣,成為集防洪、灌溉、工坊動力、航運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

    如果這項工程完工,自唐末以來日漸荒廢的隋唐通濟渠,將重新發揮出巨大作用,沿途的洛陽,鄭州,開封等府州郡縣,都將蒙利。

    通濟渠原先分為三段:西段,自東都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東循陽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黃河;

    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黃河的自然河流;

    東段起自板渚,引黃河水走汴渠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

    大蘇曾經對此做過詳細研究,結合四通勘測司的圖文資料,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華夏大地上的運河,是華夏民族從數千年前起,就一直在不斷開鑿的連續性工程。

    比如歷史上記錄的隋煬帝所開的運河通濟渠,其實并非隋煬帝一人下令全新開鑿的。

    他在《書傳》說道:“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又足見秦、漢、魏、晉皆有此水道,非煬帝創開也。”

    然后有分析了楚、漢中分天下的鴻溝;漢末年曹操和袁紹相持的官渡;以及王濬伐吳杜預信中所提的“徑取秣陵……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還都”的記錄,證明了秦、漢、魏、晉以來,早已有此水道,并非隋煬帝一人之功。

    不要小看這一點歷史研究,這個理論,這對大宋的水利工程建設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就吳安持所提出的這個工程來說,其實真正需要完全新建的,不過是洛口到板渚那很短的一段,在黃河的旁邊另行掘出河道,不再利用渾濁的天然河道,這就減少了泥沙的流入。

    剩下的,那就屬于隋唐舊河道改造工程,同時增加一些支渠,水閘,滿足灌溉和通航就行了。

    如今的工程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支持這樣的工程,因此請朝廷設立通汴河渠司,專門負責此項工程,臣推薦吳安持為提舉,陛下遣中官監督。

    這個工程雖然蘇油不是發起者,但是蘇油在任職開封府期間,曾經主持過汴口埽調水工程,疏通過汴口埽——汴京——陳留一段,也算是有實際經驗。

    吳安持是吳充的兒子,王安石的女婿,雖然受父親的影響更大,但是岳父那邊的影響力也不是一點沒有。

    不過吳安持和王安石的那些繼承人是壓根尿不到一壺里去,因此同樣既穩重有意愿改革的蘇油,成了他選擇的天然盟友。

    趙頊準奏。

    同月,宋用臣在河東上書,再次肯定了司馬光和蘇油的北流說。

    同時轉遞了竇仕的考察報告:“商胡一也,橫垅二也,禹舊跡三也。然商胡、橫垅故道,地勢高平,土性疏惡,皆不可復,復亦不能持久。”

    “惟禹故瀆尚存,在大伾、太行之間,地卑而勢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朝阳县| 肃北| 盘山县| 会泽县| 高密市| 丹凤县| 莱州市| 顺义区| 武功县| 泌阳县| 昌平区| 曲沃县| 鞍山市| 余干县| 邵阳市| 宁南县| 陇川县| 贡嘎县| 平江县| 当阳市| 台安县| 博客| 韶关市| 石台县| 疏勒县| 兴业县| 崇明县| 治县。| 广德县| 桂平市| 苍梧县| 灵川县| 石河子市| 金坛市| 穆棱市| 洛川县| 高平市| 辉南县| 临桂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