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蘇廚》
第(2/3)頁
“這些年我大宋災害頻繁,北方也同樣如此,旱,蝗,前年上京還遭遇了一次大火,對于脆弱的遼國經濟來說,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去年南京大饑,遼主不得不免其租稅一年,并出錢粟振之。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有重要的一條,遼朝歷代君王太后均大興佛教,寺廟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佃戶,這些多是貴族、官僚隨同土地轉贈的。”
“寺農既向國家納稅,又向寺廟交租,加上北方氣候的關系,土地產量不高,佃農生計艱難,一遇饑荒,便只能流離。”
“其農業大致如此,手工業就更不用說了。”
“下層平民,多用皮,木,陶,雖然也有鎏金、鎏銀、染織、制瓷、造紙之術,甚至有的工坊技藝還很高超,但是皆是為權貴服務。”
“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馬具和鋼鐵。”
“但是他們的冶鐵業,二十多年來,規模沒有多大本質性變化。”
“遼東是其產鐵要地,最初曾以橫帳和大族置曷術石烈。”
“曷術,即契丹語‘鐵’,曷術石烈,就是從事冶煉的軍監。”
“曷術石烈在遼圣宗時因戶口繁息,在首山、三黜古斯和柳濕河分置三冶,改石烈為部,其部仍以鐵為賦。”
“契丹鑌鐵,曾經和他們的馬鞍一起,被譽為天下第一。不過如今嘛……”
“其國能生產白瓷,青綠瓷,三彩瓷,品質連高麗人都嫌棄……”
“不過因為佛教盛行,燒大佛瓷像的本事倒也不弱。”
“至于商業,早期遼太祖在炭山北建立羊城,起興榷務,買賣牲畜,以通諸道市易。”
“之后建成五京,才開始有了像樣的商業發展。”
“境內也出現了富有的商賈階層,但是經濟規模實在是太小,小到連鑄幣都不用。”
“流通貨幣中,遼錢所占數量不及百分之二,而宋錢,舶來錢,占了幾乎全部。”
“其國內情形,大致如此,可以說每年歲幣的五十萬貫,除去絲帛,剩下的二十五萬貫,就是遼國的主要經濟流通增量。”
“我們在發展,他們也在發展,如今看來,二十五萬貫的貨幣流通增量,已然無法滿足其經濟需要。”
“但是根據晁補之記憶的資料,遼朝國內部的農,工,商業,并沒有什么巨大的變化。”
“因此這個經濟體量的增長,只能是和遼國沿海州郡的貿易興盛,息息相關。”
“而如今遼國沿海州郡的貿易,都掌握在我大宋的手里!”
王珪眼神頓時一亮:“衡山菁茅之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平利县|
宣城市|
尖扎县|
鹿泉市|
平江县|
辰溪县|
华池县|
门源|
大兴区|
冀州市|
项城市|
建水县|
芷江|
灵寿县|
平凉市|
洪雅县|
辰溪县|
乌兰浩特市|
汤阴县|
阿拉善盟|
漯河市|
烟台市|
鄂尔多斯市|
富川|
崇州市|
松江区|
革吉县|
宁海县|
沽源县|
马山县|
霍州市|
璧山县|
长治县|
蓬溪县|
佛教|
澄城县|
呼和浩特市|
新郑市|
兰州市|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