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蘇廚》
第(2/3)頁
政客們關心的東西,實在是讓大頭兵有些搞不明白。
城外遠處,各有數騎快馬從幾個方向奔來,緊跟著城內的警鐘響了起來,下方熊熊火堆旁,出現了一些小騷亂。
接著貴人們開始離場,嵬名景思的葬禮草草結束。
興州城四處大門開始落鎖,哪怕還是午時。
在興州是看不到黃河的,能夠看到的,是故秦渠,故漢渠,西干渠、唐淶渠、漢延渠、惠農渠等九大干渠中的好幾條。
沒過多久,遠處地平線上,河渠邊出現了浩大的人群,騎著馬的,趕著牛羊的,駕著車的……無數的百姓朝著都城涌來。
還有河渠上,撐過來無數的小船,小船上都滿載著張皇失措的人,有些還非常的富貴。
然而沒有人接納他們,迎接他們的,是冰冷的城墻和緊鎖的城門。
田遇心中充滿了興奮,出大事兒了!
……
靈州下游六十里,臨河鎮。
十六個巨大的牛皮筏子,在這里下碇,蘇油與沈括,帶著理工小組,要用最快的速度,搭建一座橋梁。
華夏一族建造浮橋的記錄,在《詩經·大雅·大明》中就曾有記述。
第一座跨越黃河的浮橋,則是出現在春秋時期,秦景公的母弟后子針因自己所儲財物過多,恐怕被秦景公奪財殺害,在今天山西省臨晉附近的黃河上架起浮橋,帶了“車重千乘”的財富由今陜西逃往晉國。
第一座鐵鏈連接的浮橋,是隋大業元年在河南洛陽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橋,這座橋一直到唐代都在使用,李世民還作詩“暫低逢輦度,還高值浪驚,水搖文鹢動,纜轉錦花縈”,來描繪他乘坐御車渡越浮橋時,船頭繪畫的鹢鳥圖形和纜索上的朵朵錦花,在江河波濤上搖曳動蕩的景象。
宋代也有自己的大浮橋,太祖曾在安徽當涂縣采石磯,架設橫跨長江的浮橋,成為宋軍進軍江南,討滅南唐的水上通道。
等到國力上升,又在在蒲州附近潼關以北的黃河上,修建了更大的浮橋。
蒲州浮橋的纜繩,用八只鐵牛系住,這些鐵牛立于兩岸,每只重數萬斤。
后來還出現了找鐵牛和浮鐵牛的故事,大和尚懷丙還因此被蘇油征辟,一同參與黃河北流說的討論與定策。
由于架設簡便、快速,浮橋常常被用于軍事,用途非常突出,因此在如今亦被稱為“戰橋”。
浮橋的搭建是有講究的,黃河大浮橋的法式,早就被蘇油命李誡收錄在了《營造法式》當中。
到了蘇油和沈括手里,浮橋又有了許多改進。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定陶县|
仙桃市|
沈阳市|
海林市|
佛冈县|
合山市|
冷水江市|
名山县|
宾川县|
宜昌市|
珠海市|
故城县|
彰化县|
茂名市|
霍州市|
桐柏县|
奉贤区|
永胜县|
顺昌县|
肃北|
宜宾市|
伊春市|
利川市|
通江县|
新乐市|
龙口市|
南华县|
读书|
宁国市|
海口市|
杭锦旗|
吴川市|
洛宁县|
寻乌县|
怀宁县|
齐河县|
吴堡县|
黄大仙区|
尖扎县|
中西区|